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馒首山记

(2016-07-30 19:26:37)
分类: 《盖篓子方言词典》

馒首山俗称馒头山,位于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镇,原本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丘,因山北坡有几处人工开凿的“石蹬”而闻名遐迩,被誉为著名的“熊岳八景”之一。

四月里的一个上午,我和妻抽出一点空闲,趁着明媚的春光,轻车来到馒首山下,准备攀登这座驰名乡闾的小山。

其实说“攀登”似乎太过夸张,倒不如说“爬"更贴切一些。馒首山海拔111.6米,相对高度70米,占地0.075平方公里,相比较而言,它还是太小了一点。

因为山呈圆形,形似馒头,馒首山又增添一番别样的韵味。有一首乡俗小诗动生动地记述了这一景观:“天为蒸笼地为锅,柴在深山水在河,万里云雾皆为气,神家做此大饽饽。”


馒首山为岩石山体,呈苍青色。山的东、南两面,陡峭如削,令人望而生畏。唯有山的西、北两面,坡势较缓,又有辽代人工开凿的登山石阶,可助力攀爬。


我们绕道山后,穿过初春芜杂的田垄,径直来到山的脚下,再爬上一个小土坡,在一片枯黄的草丛中,发现几处登山的石阶,于是我们拾级而上,开始了我们的攀爬行程。


说是石阶,其实就是古人依势在山体上开凿的石磴,斑驳、古朴而简约。相传这些石磴共有360级,并不是一贯到顶,而是根据山路的崎岖艰难程度,在陡峭、光滑、难以攀登的地方,开凿若干,其他好走的地方仍凭借山势,这样从山脚到山顶,一共有不下十几处这样的石蹬。游人依靠这些石蹬,可以轻松登临山顶。


石磴中下部有宽约0.7米、长约1.5米的山石平面,上竖刻“大同天子”四字,据考证是辽大同元年(947年)所刻,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旧时登山,常有人至此处跪拜默祷,以求其顺。由于山石久经风化,石磴多已毁坏,石刻文字也已模糊不清,今已很少有人攀险而上。



山虽小,仍有微泉从山峦上汩汩流出,顺着山壁留下一片湿湿的印迹,一直流到山脚边小土坡下那潭碧绿的池水中。我和妻就紧贴着这片湿迹努力向上攀登,遇到没有石磴的地方,就手挽着手互相搀扶着一起跃过湿滑的山梁。


严冬刚过,山上还不曾增添多少绿色,又因为是早春,山风很大,尖厉的北风夹裹着一丝春寒,呼啸着吹过山坡,吹向山顶,吹拂起秋日的枯草,也吹削着我们的双颊。但这丝毫不能影响我们登攀的心情,我和妻一鼓作气,登上一个陡坡,拐过一道山梁,不消一刻钟,山顶已遥遥在望。


其实说起来,以前我曾专程到过这里并且独自登上过山项,不过那时候的馒首山要显得荒凉一些。山的南面是一所乡村小学校,有一排白色的校舍和一块不大的操场,整天响着孩子们的嘻闹,校舍后面靠近山根处,一片青草掩着几盔孤坟,山顶上还开垦了一块荒地,种着几垄干巴的茄子……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馒首山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发区大路网一直修到山下,山南那所破旧的小学校也已迁出,被一座宏伟的庙宇所替代,山崖峭壁间变成鸟儿的天堂,各种水果、蔬菜大棚围绕在山的周围,原本离村社仍有一段距离的馒首山竟也一时商贾云集,门市林立,成为一个小有规模的热闹集镇……


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尽管有些气喘吁吁,却也难掩心中的兴奋。山上的风似乎小了许多,呼啸的声音也没有山下大。倒是有些许轻风,把山下庙堂前的銮铃声一阵阵送上山来,十分悦耳。


山顶的风光果然很美,尽管山不够险峻,站在山顶上,仍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远眺山南,著名的望儿山风景区仿佛就在眼前——这是名列″熊岳八景″的另外一景,距馒首山仅2.5公里。只见望儿山低头颔首,母亲湖轻波荡漾,再往东南便是虎踞龙盘的辽南古镇熊岳城。向东眺望,距此十里之遥的烙铁山雄踞田野,身后的群山连绵起伏。向北是芦屯镇,向西便是婉约秀丽的鲅鱼圈新城和弯曲悠长的茫茫海岸线……


下山时我们依旧顺着来路,脚踏着古人开凿的斑驳石蹬。说起这石磴,就不能不再提一下著名的“熊岳八景"。所谓″熊岳八景″,除了馒山和望儿山外,还包括雪帽山、仙人岛、天源寺、果老桥、青龙山、石棚山等古城熊岳周边的六处景致,依次概括为:望儿山高、馒首石磴、龙潭瀑布、兔岛潮吼、天源松涛、张果仙桥、喇嘛古洞、石棚古迹。


2016.7.30.

 http://s1/large/001pqCgWzy73F4MzD3ya0  

http://s1/large/001pqCgWzy73F4MSIWw6c

 

 http://s1/large/001pqCgWzy73F4NbBUC42  

http://s1/large/001pqCgWzy73F4NljqE6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