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犹存,茶香依旧,下梅牵出万里茶路

标签:
武夷山下梅村岩茶晋商茶路木雕石雕砖雕 |
分类: 足迹如花舞(游记摄影) |
1、↑
http://s6/middle/4d0070c8xa5582710ff55&690
2、↑
http://s4/middle/4d0070c8xa55827ae55b3&690
3、↑
http://s1/middle/4d0070c8xa5582809f0a0&690
4、↑流入梅溪的当溪划村而过,将村一分为二。当溪两岸,有南北二街,溪畔设弧形靠栏,可坐可倚,俗称“美人靠”。据悉下梅成为茶市时,下梅男人多外出经营茶叶,家中的妻子傍晚时分便会依河栏眺望下游船只。为此,邹氏沿河修建了弧形长椅,让夫人靠椅望夫。如今却成为了老年村民聊天、读书阅报的休闲之地。
http://s5/middle/4d0070c8xa558288550b4&690
5、↑村内现留30多座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结构以砖木为主,石砌墙基,柱础以木为主,结合精巧的闺楼、书阁、花园、经堂、厢房,形成了下梅民居的独特风格。其中的邹氏家祠是最完整和宏伟的一座。就是晒衣被的人不太自觉。我刚说破坏景观,对面的白色被子就应声而落。我不是神仙。是一阵风过。
http://s2/middle/4d0070c8xa558292d2ae1&690
6、↑
http://s15/middle/4d0070c8xa55829ddb26e&690
7、↑
http://s3/middle/4d0070c8xa5582a3eced2&690
8、↑古民居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尤为特出,是下梅古民居的一枝奇葩。每座民居的大门都有精美的砖雕装饰,融人物、花鸟、山水、器皿于一体,人物逼真,环境亲和,蕴意深刻。尤以邹氏家祠、邹氏大夫第的“小樊川”、“参军第门楼”、“西水别业”、“隐士居”、“方氏参军”等最为出色。还有柱础、石基和石花架上的石雕图案,挑梁、吊顶、栏杆、窗棂等的木雕图案,精彩纷呈。
http://s14/middle/4d0070c8xa5582ac314fd&690
9、↑一个八仙桌的下屏木雕,很精美的一个蝴蝶图案。
http://s6/middle/4d0070c8x76ef37834a95&690
10、↑水缸上的石雕
http://s10/middle/4d0070c8xa5582bacef19&690
11、↑
http://s3/middle/4d0070c8xa5582c272882&690
12、↑
http://s9/middle/4d0070c8xa5582d099258&690
13、↑街上的夫妻打铁店。戴帽子的是店主,看我拍照,就把我同事抓起当帮手。
http://s15/middle/4d0070c8xa5582ca951fe&690
14、↑闺秀楼外的田园风光。同行说,闺秀楼建在围墙边,很容易红杏出墙啊。我说墙外就有树一棵,张生爬墙也方便。
http://s9/orignal/4d0070c8xa5582f12f6a8&690
15、↑闺秀楼内的木雕。
http://s11/orignal/4d0070c8xa5582da429ba&690
16、↑处处可见的墙上砖雕。
http://s9/orignal/4d0070c8x76ef37d74778&690
17、↑几百年了,盆栽的水松长成了齐屋高的树。
http://s9/orignal/4d0070c8xa5583628e3b8&690
18、↑这个门有讲究。是邹氏娶媳妇时丈量媳妇身材用的。就是符合这标准的女子难找。
http://s8/orignal/4d0070c8xa55836acb0b7&690
19、↑不知这女子又没有试过那道门。
http://s6/orignal/4d0070c8xa5583737f4d5&690
20、↑邹氏后人当清朝官员时的官牌。
http://s10/orignal/4d0070c8xa55838867d99&690
21、↑曲径通幽处,不见美人来。都孔雀东南飞了。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