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2009-04-16 22:48:23)
标签:

自主学习能力

伤仲永

课堂

通城时玮

隽水寄宿中学

教育

语文

分类: 教育思想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考试,不是为父母师长,而是自身在社会面前的需要。社会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的人,而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学生必须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学习。只有形成自主发展的意识,才能  使自身知识与能力终身发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营造和谐宽松的自主学习的氛围。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师生人际  关系和情感态度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形成一种安全感,这样他们才敢于真正地表现自己,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教师亲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甚至一举手、一投足,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还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做学生学习和发  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同时,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单凭教师的积极性不够。还必须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多给一点微笑,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微笑。给予欣赏、给予激励.学生即使出错误了也不妨“容错”,给予其热情的鼓励,引导其“改错”。另外,要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用一些人情味的语言,如“请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学习”、“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相信你,你能行”等,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保证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发现、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参与面。培养学生善于参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按自己的水平去“读读、想想、划划、说说、写写”,同时,传统的属于教师的某些活动也可让学生来尝试参与.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
   
    1.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预习。在预习  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  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  怀疑。
 
    如《孑L乙己》一课,学生提出:“为什么孔乙己被打折了腿  还要到酒店喝酒?““为什么孔乙已只想和小孩玩?”等问题。通  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变包场为导演,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必须注意的是:预习时起点放在“读”上.着眼点放在“思”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2.注重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对于学生来说,从思想上鼓励他们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大胆探索,勇于发现。勇于开拓。要使学生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老师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培养他们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平中见奇,一般中见特殊与特殊中见一般的能力.从自然我的视角来观察分析问题。
 
    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对“淤泥”却大加赞赏,以为“如果不是淤泥勤勤恳恳地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而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这么默默奉献着,即使千百年背了肮脏的罪名,也无意争辩,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等等。
 
    这些理解难免有些以今律古,但学生们能提出这些新的见解,这种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实难能可贵,应及时加以鼓励。
   
     3.注重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张扬自主学习的个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主要凭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的确,阅读是一种很强的个性行为,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在已有知识、学习方式、语言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自读感悟就是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感知、领悟,有效地进行个性化阅读。
    让学生把自读的感悟与体验说出来,教师应注意组织好交流的教学策略。
   
    首先要重视交流的过程。交流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展现生命色彩的过程,是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张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
    如学了《斑羚飞渡》后,有的同学说:“苦难是生命的常态,怎么对待呢?逃避,决不是办法;面对。或许能有生机。”
    教读《伤仲永》一课,有的同学说:“读了《伤仲永》,让我深深体会到:后天的努力才是成才的关键。”也有的同学说:“一个天生有才能的人,将来未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一个天生智商较低的人,也许他的未来是充分阳光的。”他们大多能提出自己或深或浅的感悟。
   
    第二,分享学习成果.体验成功快乐。俗话说,一个苹果两人分,各得一半,一个智慧众人分享.变成多个智慧。通过交流,互相欣赏,这无论对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快乐。第三,互相帮助,长取补短。重视交流过程,但不能忽视学习结果,在交流中教学生学会互相倾听.虚心地及时吸取别人发言中的闪光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互相帮助中求得共同进步。第四,教师要发挥指导、帮助作用。交流过程中,师生的对话是平等的,但不能忘记教师的角色是“平等的首席”。教师的态度首先是对他们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对他们智慧的敏感、惊喜与支持,同时又给予“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自读实践,珍视学生的个性感悟,让学生会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去领悟、去交流,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