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没有了脚手架与绿窗,虽然小区,车都开不了,但心情好多了。
窗外,向上,蓝天白云,向下,是一个新盘——联排别墅,已成型,环境尚可,干净整洁。
今天36度高温,借口多多,终就是赖在家里空调房,不出门。
居然接到两个电话:姐与许哥去了汀溪,问下一站哪好?友与老公更好玩,去了下面县水库游泳,问周围民宿?
好像只有我,宅。
可真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心情。
儿归期未定,但假期肯定会回,总想把新居弄好,有个安身之处。
他与我,恋旧,不愿搬,但他更讨厌脏乱。
未归,是在抉择,又在一个选择的关口。
几千里之外,只有电话联络,这阵较多。
于是就被牵绊着。
诗与远方,待我。
对景点打卡,只是一个目标,更喜欢自驾过程中的相遇。迷路也是一种惊喜。
所以,她们,总觉的我,会找到小众的景,或美味,因为我爱。
晾晒归类,小食、红茶备上,且放下那边碗碟未归柜,强迫症的纠结,只有懒病更胜。
在书房找来《理想的下午》,终又可以读下书,随感而记了。
看散文,对味的散文,才最宜本人脾胃,安顿了一切情绪。
舒国治这本,梁文道推。
且先看梁文《但少闲人》,喜:文原是老的,它快老到被人遗忘的地步…,就文体而言,它甚至是最常见最普及的…这便是今日大陆杂文家日多而散之家益少的原因…于是“美文”就兴起了…
把我的惑,解决了,也算意外收获。
而舒国治,让我读着读着,笑容满面的一段,《城市的气氛》:
最幽深肃穆、气象洒然的山门,是青莲院。几乎有中国武侠小说中的邈远意象。
气氛,有时不是感受于当时,而是渗露于久远的后日。英国牛津的Blackwell's书店……那个下午的一两个钟头印象,往往会在几十年后犹自脑海突的闪进,这闪进景象之佳与不佳,或许就点出气氛之珍贵了。
文字,就这样入眼到心,同感,却写不出。
还是想收藏八九十年台的散文、诗歌,可价格较高,买来也未必读。所以慢慢找,也慢慢读,甚好。
这次搬,希望能找出多久没碰的书,等待喜悦。
一本入眼的书,如旅行,都是对抗这寻常枯燥岁月的良剂,在日常里,找出一丝美好,笑着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