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静云儿
静云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4
  • 关注人气:1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美》散文赏析

(2009-02-23 13:12:36)
标签:

论美

散文集

真才实学

外表

培根

英国

文化

分类: 心灵鸡汤

    培根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创立了科学归纳法,鼓励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对整个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79年,散文集《培根人生论》,包括《论读书》、《论美》、《论爱情》、《论狡猾》、《论逆境》、《论死亡》等等脍炙人口的篇章,在英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诗人雪莱曾这样赞扬培根的这部散文集:“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论美》是散文集中的一篇著名的美文。培根在文中提到: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诚然,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是生活在哪个年代哪个国家的人,都在追求着美。然而,当人们乐此不疲地使用各种方法淡妆浓抹、注重衣着、讲究发型等让“美丽”布满全身时,却可曾想到,你得到的,仅仅是瞬间的外表美,而真正能让你美丽起来的,你又得到了多少呢?!那些衣着华丽、披金戴银,却毫无真才实学,肚里空空的人;那些外表风度翩翩、英俊潇洒,而内心丑恶、言行令人不齿的人,他们是否真正等到了美呢?仅有衣着,外表的美,并不是完整的美丽。

 

    外表的美往往是肤浅、短暂的。你看红通通的苹果和可人的荔枝尽管有天然的美貌,但过几天,她们的美貌就开始衰变,然后就会腐烂掉。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过一张红润的、笑容可掬的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脸就慢慢地爬满了皱纹,青春的美丽不复存在。外表的美总是经不起岁月的冲洗,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

 

    很多其貌不扬的人,被认为是真正美的人。音乐家贝多芬虽只是个1.6米的又矮又盲的人,但他的精神是如此崇高,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如此高大。这是因为他不断地在音乐领域努力开拓,为音乐事业奋斗一生,发出了无比强大的个人艺术魅力。还有许许多多的外表平平甚至是丑陋的人,他们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共和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正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说的:“人,应该从知识、修养到风度、衣着,都是美丽的。”世界上的很多事并不都是需要漂亮的人来做,相反许多事情的成败在于是否有真才实学。当我们颂扬爱迪生、李时珍的卓越贡献时,当我们欣赏雨果、鲁讯的不朽名著时,当我们赞美乔丹、马拉多纳的高超球技时,谁又曾在意他们是否美丽呢?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才貌双全”,然而谈何容易。既然外表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个不变的事实,那么何不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勤奋努力、品德修养在别人面前展现出一个美丽的自我,展现出一个具有内在美的真实完美的自我呢?

 

    美丽,是由内而外的。当你在书海中畅游而纵览古今、横观中外时;当你聆听动人的乐曲、观赏美妙的图画而培养着高尚情操情;当你拥有智慧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而自信大方、幽默高雅时,再加上服饰与粉饰的陪衬,你便拥有了真正的、完整的美丽。

 

    记得刘墉说过“美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因为美会在凝视中凋零。”也就是,真正的美不是用眼来发现,而是用心去发掘、去感受。真的美不在于其外表,而在于其内涵。培根在《论美》中也提到:把美的形象与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发出真正的光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