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品集》后记

(2018-07-15 23:14:10)
标签:

杂谈

分类: 闲斋随笔
后记
   十多年前,我曾出了本小册子,出版后颇感不爽,数十幅作品中,竟无一件让自己感到满意的。从那刻起,觉得自己就不是一个写字的料,常纠结于这种状态中:今日所写,尚且满意,数日后回观,便觉差之甚远,自是有苦难言。故而,我对办展、出集子不大积极主动,因为它会将个体全方位的打开,俯仰之间便发现自身无法弥䃼的不足与缺憾。
   我一直以为书者当在研习经典与艺德双修方面下功夫。有同道则不以为然,说:『随性所写,开心就好。』转念细想,言虽不多,却不无道理,是我过于认真了。也让我醍醐灌顶,若非此言,我恐怕没有勇气出此拙集,今日付梓,也图开心而已。
   在书稿交付之时,数十年来所经历的诸多困窘与艰辛,不时浮现于脑海。
   少时的一年春季,父亲让我进城去买化肥,恰好路过书店,便鬼使神差般走了进去。柜台里摆放着古典法帖,实在让人垂涎,但苦于囊中羞涩,只能向营业员索求翻阅。浏览数本后,营业员有点不耐烦了:『你到底买不买?』说真的,我除了买化肥的十几元钱外,哪有多余的钱买字帖?买化肥的钱还是父亲借东家借西家凑来的。
   在供销站,脑海中仍然浮现着字帖的影子,总觉尚未看够。于是,我又返回书店,将翻阅过的字帖重新要来,虽然越看越爱,但想到要购买化肥,就只好断了买帖的念想。营业员看出了我的心思:『既然喜欢,那就买了呗,以后未必再有。』我觉也是,经反复掂量、再三犹豫,最后一咬牙还是买了几本特别喜爱的帖子。我拿着沉甸甸的字帖走出书店,感觉一家人糊口的钱就这样让我挥霍了,心里总觉不是滋味。
   父亲见我空手回来,问道:『你买的化肥呢?』我怯怯回答:『没买,买字帖了。』这次父亲真的生气了:『你这败家的东西……』一怒之下夺过字帖扔出了院外。在记忆里,这辈子最惹父亲生气的事莫过于这次了。但我理解家里生活的窘迫与无奈,春耕时节,等肥下种,父亲怎能不生气?不管父亲怎样骂我,也难解他心头之恨。但我更感恩于父亲的鼓励与期盼,上小学时,父亲曾给我买了本楷书字帖,在父亲心里,压根儿还是希望我把字写好。
   在生活最艰辛的岁月里,家里人以不同方式激励和教诲着我。奶奶经常将我写过的废纸用拐杖挑起搭在院中树上,然后畅开大门让邻居看笑,她则倚着拐杖站在门口笑骂不绝:『我活了八九十岁,没见过谁家的学生这样写字,画得像个五郎神……』自小奶奶就特别疼我,从她的一言一行里,都装满了自豪与关爱。母亲也时常念叨:『别写字了,写得越多咱们家的债就欠得越多……』母亲的话我自然不会相信,但母亲忧于生活而又不舍得让我放弃写字的心思我完全知晓与理解。
   数十年来,我四处奔波,显得心浮气躁。近年,试图慢慢静下来沉淀自己。尤其是不想扎到人堆里去跟着大家起哄。我喜欢一个人呆在一个比较清静的地方,不被外人和破事儿打扰,做一些自己特别想做的事情。然而,对于书法,总觉从未下功夫,一直在退步。因为,身居低处生存于夹缝中的写字人,虽非江湖亦非专业,很难揣摸到属于个体创作的笔墨语言。但是,在书法定义之下,我一直在寻求一种多元,从未停止对多元书法元素的探索和追求,不论大字、小字和不同书体,于篆、隶、楷、行皆有涉及。我以为,当代书法更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底和比较全面的能力。
   我喜欢东坡法书,喜书坡翁诗词、散文及画论、题跋、杂记之类,也喜书古贤诗咏平凉之作。自去春以来,我潜心于对坡翁尺牍及手札的临习。所以,拙集作品内容以坡翁诗词、题跋与杂记类居多。我也喜欢以书法的形式记录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让个体书写更贴近于生活,让生活更具艺术化。我喜欢探索少字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追求一种形式构成与激情喷发。
   今年春天,因为一个展览,本想出份个人书法报纸,鉴于诸位前辈、朋友怂恿,才着手于《澄怀味象》的整理与编辑,为此,我感到诚惶诚恐!『澄怀味象』是由南朝画家宋宗炳提出的,『澄怀』是指虚淡空明的心境;『味』是指审美享受,审美愉悦;『象』是指自然山水的审美形象。『味象』即为『观道』。故而,『澄怀味象』乃是达至以澄澈空明之心境看待物象,移情于纯净创作中的一种悠然自足的态度。正如古人所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因为祖辈对我从小寄予的期冀与支持,因为父母、妻儿的默默守望与陪伴,当我今天在追求艺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怎能忘记他们对我的鼓励与关爱!也不能懈怠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总得对祖辈、对父母、对妻儿、对自己有所交待!故而,拙集之付梓,算是对亲人的一种慰藉,也是对我学书数十年来的一个小结,更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一次审视与校正。
   拙集精选我近两年来临摹与创作作品一百七十多幅,评论文字及相关释文近五万余字。拙集临摹与创作内容的释文校对,皆以《经典碑帖释文译注》《东坡文集》《东坡题跋》《历代书法论文选》《诗咏平凉》《八指头陀诗》《中华梅兰竹菊诗词选》《古文观止》及《实用楹联》等资料为依据,从文字及标点一一对照考证,但由于时间仓促,在创作及编辑过程中错误与疏漏在所难免,恳望诸位前辈及方家指正。
   值此《澄怀味象——王怀罡书法作品集》付梓之际,衷心感谢多年来在诸多方面给予帮助的所有前辈、同道和朋友!感谢为拙集出版给予帮助、并付出努力的各位朋友!
   谨以此献给我尊敬的父亲、母亲!
   谨以此献给我相濡以沫的妻子!
   谨以此献给我的家人!
 
                                                                             二〇一八年七月七日王怀罡于兰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