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怎么用汉语拼音分平仄、押声韵的基本方法:
(2014-08-10 21:54:58)
标签:
文化 |
分类: 经典拾零 |
怎么用汉语拼音分平仄、押声韵的基本方法:
(一)分平仄,这个很简单,其实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做的,一声(阴平)、二声(阳平)为平声,三声(上声)、四声(去声)为仄声。
(二)押声韵。这个基本上也很简单,就是“同身同韵”,那么,什么叫做“同身同韵“呢?简单地说,就是韵身相同的字,就是送气方式相同的同韵字。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韵身,我拿下面这个字做一个解释,熊(xiong),这个汉语拼音是由声母(x)—元音(i)—韵腹(o)—韵尾(ng)组成的,其中韵腹+韵尾就是我们所说的韵身。这也代表了相同的送气收声方式。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承认红(hong)和熊(xiong)是同韵字,因为他们的韵身是相同的。
但是,在汉语拼音中分辨同身同韵,要注意以下六个问题,其中三个是我们提到过的:
(一)o/e/uo同韵。在汉语拼音方案中这四个韵虽然表现不同,但是,其实它们都是以e这个韵身结尾的,只是因为它们和不同的声母组合会产生小小的差别,所以,波哥梭是同韵的,可以押韵。
(二)ie/ue同韵。ue其实是uie的缩写,它和ie的韵身是一致的。比如:虽和接,是可以押韵的。
(三)eng/ing同韵。ing实质是ieng的缩写,所以它们和eng的韵身是一致的,比如:庚、经在现代汉语里面是可以押韵的。
(四)en/un同韵。un实质上是uen的缩写。你读一下下面这段话:
好个艳阳春,
青山天外分,
沉钟叩黄昏,
小鹿自可奔。
(五)en和eng不同韵。在汉语拼音中这两个韵母分别表示前鼻音和后鼻音,在普通话不流行的南方地区往往这两个韵母分辨不清楚,所以,有必要在这里提出来请大家注意。根和庚是不同韵的。
(六)an和un不同韵。在平水韵里面有一些这两个韵母的字是归入同一个韵部(十三元)的,但是现代汉语普通话里面已经能够分清了,而且因为韵腹不同,所以,感和滚是不同韵的。
好了,掌握了上面这五点,你基本上可以做到押韵了。当然,在你今后的创作生涯中,会有无数的人找出无数的理由来说服你使用平水韵,或者说服你使用所谓的中华新韵等等的,似乎没有一部韵书作为基准,我们就无法写诗了,但是,请你一定记住,所谓押韵,其实质是以同一种送气收声方式结尾的,所谓平仄,在现代汉语里面就是一二声和三四声的区别。别人说出千般花样来,只要你记住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学习者,创作者,而不是声韵的训诂者或者语音学者,要是谁再说要求你用平水韵,那么,你完全可以请他自己用平水韵读出两三首唐诗来再和你理论。
二、用平仄来组合格律
好了,你现在知道了平仄,也知道了怎么区别平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五言绝句的格律。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叫做格律,格律,格律,其实就是“格”和“律”两个字。
格,就是规格,格式的意思。对于五言绝句来说,格包括两句话,五字一句,四句一首。同样的道理,七言绝句,就是七字一句,四句一首。
律,就是声调变化的规律的意思。对于所有的格律诗词来说,也就是四句话,平仄递用,隔句押韵。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所以,对于任何一首格律诗词来说,只要你记住并深刻理解了这六句话,基本上就掌握了格律诗在形式上的关键了。其实,所谓格律就是我们用平仄来组合声调的变化规律罢了。
×字一句,※句一首。(这里的×代表不同的字数,五言的就是5个字,七言的就是7个字,※代表不同的形式,绝句就是四句一首,律诗就是八句一首)
平仄递用,隔句押韵。
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一)平仄递用,
平仄递用,我们说,平仄递用从声调上而言实质就是长短递用或者说平声与升降调(如果有入声的话,那就是促调)递用。那么,为什么格律诗一定要平仄递用呢?或者说平仄递用有什么好处呢?
格律诗,在古代除了可以朗诵外,其实是可以吟唱的。要吟唱,那就要有节奏,也就是声调轻重、长短上规律性的变化。那么,我们已经知道,汉语的平声是长而重的,仄声则是短而轻的。所以,只有平仄相互交错地使用,才能产生类似“蹦蹦嚓嚓”的效果来,也就是我们在唱歌时候常用的四三拍的效果。当然,这个规律并不是我们或者古人刻意安排的,而是在最初古人吟唱的时候就有的,只是被后来的沈约、杜审言等人总结出来的。
那么,根据平仄递用的原则,我们来看,平仄的组合不外乎,“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两种方式。
好,我们现在用1代表平,2代表仄。那么,两种组合方式就是“1122”或者“2211”。
对于五言一句来说,可以在1122前面再加一个1,构成11122,也就是我们说的“平平平仄仄”,或者在1122后面再加一个1,构成11221,也就是我们说的“平平仄仄平”。
也可以在2211前面再加一个2,构成22211,也就是我们说的“仄仄仄平平”,或者在2211后面加一个2,构成22112,也就是我们说的“仄仄平平仄”。
五言,从基本格式上来说,只有这四种形式,其余的形式都属于这四种形式的变种。如果用顺口溜来总结的话,那就是,四言两式,前后加一。平起加平,仄起加仄。
所谓四言两式,说的是格律诗词最基本的平仄递进规律就两种方式,平平仄仄,或者仄仄平平,1122或者2211。
所谓前后加一,说的是五言的变化就是在四言的两种形式上或者在前或者在后加一个字组合而来的。
所谓平起加平,仄起加仄,就是四言是以平声开头的,平平仄仄,就要嘛在前面加一个平声,要嘛在后面加一个平声,如果是以仄声开头的,则要嘛在前面加一个仄声,要嘛在后面加一个仄声。
好了,我们知道了五言绝句的平仄递用。那么,七言绝句的就更加容易了,按照平仄递用的规律,七言其实就是在五言前面再加两个字,但是,怎么加呢?很简单,如果五言是平起的,就在前面加两个仄声,如果五言是仄起,就在前面加两个平声。
也就是,11122和11221变成七言就是2211122和2211221.22211和22112变成七言就是1122211和1122112、
好了,根据平仄递用,我们现在知道了五言,七言的四种基本句式。
(二)隔句押韵。
下面讲“隔句押韵”。我们说,古诗原来是每句押韵的,著名的柏梁体,就是每句押韵、一韵到底的。所以说,古诗的发展有一个从每句押韵到隔句押韵的变化过程,为什么我们的前辈抛弃了每句押韵,而选择隔句押韵呢,很简单,因为每句押韵没有变化,太单调,隔句押韵则富有变化,富有节奏感。所谓隔句押韵,也就是绝句里面的二、四句,律诗里面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这里小生我要着重介绍一点,就是为什么古诗大多使用平声押韵?其实,我们也知道,古诗完全可以使用仄声押韵,比如我们熟悉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就是一首典型的仄韵的绝句。但是,为什么在格律诗中仄声押韵很少,平声押韵却占绝大多数呢?这主要是因为平声是一个长音,便于曼声歌唱的缘故。我想大家都唱过歌曲,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我们唱歌的时候,往往每一句话都是喜欢用重音或者长音收尾,不信你试试。
(三)对句相对。
什么叫做对句呢?我们知道,一首诗不可能只有一句,要嘛是四句,要嘛是八句,四句的叫做绝句,八句的叫做律诗。古人说,“单句为句,句不能成诗;双句为联,联则生对。”,这句话怎么解释呢?用现代话来说,一句话就是一句话,一句话是不能成为诗的;两句话就构成了一联,有了两句话一联就会产生对仗。这两句话里面第一句是本句,第二句就是对句。对句一般来说,除了语意外,它的平仄和本句是相反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仗。比如:
11122
22211
11221
22112
我们可以注意到,其实五言绝句的四种基本句式是可以组成相对的两联的。只不过是在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平仄相反的字罢了。
那么,对于七言绝句来说,它的四种基本句式也可以构成相对的两联。
1122112
2211221
1122211
2211122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句相对。其实,一首格律诗是由两个或者四个相对的联组成的。
对句是格律诗里面非常基础的一门功夫,所以,如果你想要学习格律诗,建议你一定多练习一下对联,好象这个论坛上是有对联版块的。很多好的绝句,出彩的都是其中的对联。
(三)邻句相粘。
在一首格律诗里面,联与联之间的句子叫做邻句。相邻的句子的意思,相邻的句子之间的平仄关系应该是保持大致相同,但是略有变化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粘。粘的表现形式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关键在于第二个字,如果上联对句第二个字是平,那么下联本句的第二个字必须也是平,如果是仄,那么也同样是仄。
具体变化是这样的:
22112
11221
11122
22211
11122
22211
22112
11221
好,这是我们常见的两种由粘对组成的五言绝句的基本形式。这是非常自然的变化。
但是,除了以22112,11122开头之外,绝句还是可以22211和11221来开头的,这时候,我们就发现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以22211开头的话,那么,按照对句相对的规则,第二句就是11122,可是这时候要嘛我们就押仄声韵,形成:
22211
11122
11221
22112
要嘛就必须在第二句上有所变通,才能保证符合隔句押韵、对句相对的规则。
这时候我们就使用这样的形式:
22211
11221
11122
22211
也就是说,这时候我们并不使用完全对仗的11122来与第一句相对,而是使用了11221,这种不完全对仗形式,一方面保持了主要音素的平仄相对,另外一方面也保证了平声押韵的要求。
同样的,如果是11221开头:
11221
22211
22112
11221
为了保证隔句押韵的需要,也要采用不完全对仗形式。
所以说,在我们所说的格律规则中,除了格之外,在律的四个规则中:
平仄递用、隔句押韵是第一要遵守的。在此基础上,要遵守对句相对,邻句相粘的规则。
按照这个规律,我们完全可以在日常创作中推算出绝句使用的8种形式:
按照格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式作为首句来推算,前四种押平韵五绝的形式是这样的:
1122模式起句,有以下两种:
11221
22211
22112
11221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虽然这两种形式的起句不一样,但是,它们后面三句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2211模式起句,有以下两种:
22211
11221
11122
22211
是不是很神奇?这两种起句形式后面三句的结构也是一模一样的。
其实,我们说除了起句的形式不同外,五言的平韵绝句只有两类四种形式。
同样的,后四种押仄韵五绝的形式是这样的:
1122模式起句,有以下两种:
11122
22112
22211
11122
2211模式起句,有以下两种:
22211
11122
11221
22112
其实,这和押平韵的非常类似。
至于七言绝句的句式,只要你在五言前面加两个字就可以了,小生就不赘言了。
对于绝句的格律,在掌握规则的基础上,完全是可以推算的。只要你仔细琢磨一下小生列出的数字方阵。
好了,今天的数字游戏已经差不多了,那么,请各位回去做这样几个作业:
一、列出七言绝句的8种形式;
二、举出,或者写出五言绝句8种形式的诗句,你可以在唐诗三百首里面找,也可以自己写;
不要偷懒,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练习,当然,如果你已经掌握了这种推算形式的话,你可以大概了解一下拗救的原理,这是我们下一讲需要讲的。
三、请把我们第一二三节课写的作业拿出来,把它整理成规范的五言或者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