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缝游记

(2007-08-14 15:11:31)
标签:

生活记录

分类: 旧文选读
 八月一号到昆明,二号到会泽,三号才进到工地,回来经过一处河滩时,陷进去,出不来,和那司机折腾了一两个小时最后在工地上民工的帮助下才把车推出来,大概是推车时用力太大又在水里跌了一跤,第二天浑身疼痛,只好休息一天,五号去大地缝游览.
那几天尽忙着赶路了,还没顾上孤独,或者说那时候孤独对我来说还是一种休闲和享受.因此还有心情一个人去旅游.游回来还有心情写下来.贴在这里,以做纪念吧.
 
县城是没有直达景区的公共汽车的.去昆明和曲靖的长途车都路过大地缝景区.可车站的长途车只卖到终点的票.这也太不讲理了吧,去昆明要四百公里,而去景区只不过六七十公里而已.经人指点,到乡镇客运中心.这里有发往各乡镇的车,都是微型面包车和夏利车,凑够一车人就发车.好在三四个人还是很快就凑够了.先去石咀镇,再倒车去雨碌乡,总共花费25元.
到了景区是九点钟.不见有什么车和人,卖票的小伙说今天你是第一个.想到一个人下到山谷是有些害怕,想等到再有游人一同前去,那小伙却回答,上午一般都没有人,吃过午饭才会有游客来.而且这个景区,除了黄金周,平常来的人很少,也就没有什么摊贩."不会有事的,注意安全,原路返回就行了."他这样安慰我,反倒让我更有些担心.
 
不过也只好一个人往山谷深处走去.
沿石阶往下走,开始很开阔,也很静,只有一些鸟鸣声.待下到谷底,便是越来越大的河水声,简直可以用轰鸣来形容.河水冲击着沟中的巨石,不时又从一个个高台上跌下,形成一个个小小的瀑布.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山谷底,原来相距开阔的两山突然合拢一般,上部相连,下部通透,形成一个窄窄的门洞,那山谷的河水咆哮飞溅,奔腾入洞而去.想这就是地缝的入口吧.进入洞中,河水更是喧嚣如雷,没有路,只在山壁上搭架了一条长长木板栈道,几只燕子从洞顶飞过.好在洞不太长,也就三二十米吧.出得洞来,就见山重壁掩不见尽头,直立的的峭壁又被侵蚀成凹凸嶙峋的怪样,蜿蜒曲折中透出一线天光来.这就是所谓的地缝吧,宽处不过三四米,窄处也就一两米.仰头望去,天成一缝,两山对峙,高耸入天,似要合拢而来,竟有些头晕目眩,不敢再看.心中想起一个词:井底之蛙.地缝之中烟雨朦朦,原来,峭壁之上随处可见飞泉流瀑,从高处跌落下来,又溅到突出的岩溶怪石上面,有如屋檐雨漏般,丝丝缕缕,滴滴嗒嗒.地缝内绿意盎然,两面峭壁都长满了青草苔藓,小树藤蔓,又被那泉水冲刷,干净的青翠欲滴.脚下河水潺潺,也温柔了许多.沿着栈道,一路走去,大体都是这般景致,只是两壁的石灰岩石由于水流的冲刷形成一些奇形怪状的样子,如果有导游的话,一定会讲出,这像什么,那像什么.而彼时正是阴云密布,大雨来临的样子,一路走去不见一个人影.心下害怕,脚底生风,哪敢停留下来仔细端详.所以也不知那些景点有什么说法.
越走越害怕,走到一片开阔地,就返回了.出得洞来,一路拾级而上,在检票处坐下休息了一会.和小伙子攀谈.小伙说,景区总共十公里,开发了三公里,你大约走了将近一半.检票处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打开的笔记本,记录着每天的游客处,几点几分,几个人,原来每天也就二三十个人,这还包括一些部门的接待.比如,XX局长打电话,七人.XX局,五人.每天都有这样的记录.怪不得下午才会有人,原来如此.
在大门口,花15元坐上昆明开来的大巴.坐在车上,细看门票,才发现,原来那个门洞叫做"生命之门",对面还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大思想者"在凝思沉思,倒没有细看.
风景很好,遗憾的是没有相机拍下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