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泉寺后翠微山石刻

分类: 石刻碑刻 |
石景山天泰山南麓山脚下有一座双泉寺,现在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小庙,但在金代却是金章宗潜暑之地,有人认为其为金章宗八院之一。到了明代,双泉寺成了大能仁寺的下院。大能仁寺位于现在西城区砖塔胡同到兵马司(不是东城北兵马司)胡同之间,寺早已不存,但留下了能仁胡同的地名;现在能仁胡同好像也没了,但又有人以能仁为名开了家“能仁居”的涮肉馆,一度生意不错,不过好像现在也不行了。
在双泉寺后面的山上,有一处“翠微山”摩崖石刻。刻于明成化七年四月,几年前就去过那里,但因为阳光太强,石刻常被树枝的阴影遮挡,看不清楚;前几天去那边的时候恰好天阴,于是草草拍了几张。
石刻共有3处,第一处是“翠微山”三个大字,下面有谢宇的一首诗:
转壑攀云路不迷,
宦情尘虑暂相违。
老禅究竟真空望,
特为摩崖写翠微。
大明成化七年四月四日奉直大夫协庶尹礼部员外谢宇为禅师都纲正官绰领占写并诗。想从者顽子谢昊,并其徒扎失坚粲、星吉藏卜、绰吉领占、桑吉肖管、绰察亦止藏卜也。
再用前韵
我亦常嫌世务迷,
清泉白石久相违。
朝回拄笏频西望,
黛色参天空翠微。
菊坡道人谢宇题,刻石者东鲁张纯,磨石者士人杨清也。成化辛卯夏四月初吉。
再往后,是绰吉藏卜,XXXX。后面的藏人名字实在看不清楚了。
明代双泉寺和其上院大能仁寺应是藏传佛教寺庙,现在嵌在双泉寺山门西侧墙上的弘善妙智国师塔铭使用汉藏双语可证明这一点。官绰领占及其弟子们或许都是双泉寺的藏族僧人,官绰领占是”都纲正“。明清府一级设有僧纲司,这一带应属顺天府宛平县,即官绰领占大体上相当于北京市佛教协会主席或副主席吧。谢宇的职位倒并不是很高,明代礼部员外郎、奉直大夫是从五品的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司长。
按现在的地理概念,这里并不属于翠微山,而谢宇和官绰领占等人搞错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推测,在明代翠微山应是很大的一个区域,并不仅限于八大处平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