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后面的“野湖”

分类: 杂谈随笔 |
电影《老炮儿》火了之后,颐和园后面的野湖也跟着火了。根据新闻报道,野湖实际取景地并不在颐和园附近,而是在延庆妫水公园。那么,颐和园后面是否真有个野湖呢?
这件事就说来话长了。
http://s3/mw690/001ppG5bzy6YsymAshQc2&690
现在来说,颐和园后面的湖,就应该算是北坞公园里的小湖了,公园里把这个景区称为“高湖塔影”。如果一直往上追溯,这个湖的出身颇为“高贵”,不应算作野湖。
现在来说,颐和园后面的湖,就应该算是北坞公园里的小湖了,公园里把这个景区称为“高湖塔影”。如果一直往上追溯,这个湖的出身颇为“高贵”,不应算作野湖。
旧时,玉泉山的泉水异常丰沛,金代就有碑刻记载“燕城西北三十里有玉泉,自山而出,泓澄百顷...”。元代修建元大都以后,为了解决元大都水源问题,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最著名的当然是白浮瓮山渠,同时也挖掘了引玉泉山泉水入大内的金水河。到了清乾隆年间扩建昆明湖,昆明湖湖面东移,在昆明湖西侧挖掘了高水湖、养水湖和泄水湖,用以确保周边农田灌溉,并调节北长河、昆明湖水量。
到了清末,三个湖逐渐变成了稻田。我80年代上小学、初中时,假期常到那一带玩儿,当时仍有大片稻田存在。
http://s10/mw690/001ppG5bzy6YszGD2khf9&690
西德尼甘博拍摄于1917-1919年的照片,玉泉山到颐和园之间可见大片水田。
到了90年代,北京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市政府禁止种植水稻。这一带的“江南水乡”景象便彻底消失了。现在北坞公园位置的湖一度成为倾倒城市建筑砂土的坑。后来整治这一带环境,北坞村整体拆迁,改建为北坞公园,又在原来养水湖的位置重新挖掘了一小片水面,一度作为垂钓园。
http://s13/mw690/001ppG5bzy6YsAjC8fG6c&690
http://s16/mw690/001ppG5bzy6YsAuBtNBaf&690
http://s7/mw690/001ppG5bzy6YsAvnJJA76&690
http://s7/mw690/001ppG5bzy6YsAvnJJA76&690
夏季的湖面与荷塘
公园把养水湖位置上的湖面称为”高湖塔影“,可能是因为”养“字不那么好听,而”高“字更有感觉,实际上真正的高水湖,在养水湖的西侧和北侧。最北端有一孔闸,一孔闸两侧为界湖楼牌坊。牌坊均为三间四柱,但东侧后来因为修路,被拆掉了一间。
一孔闸的北侧是北长河,一孔闸的功用即调节北长河的水量,用以确保灌溉和泄洪。如今水都没了,自然也就无所谓功用了,一孔闸在80年代初被拆除。
http://s10/mw690/001ppG5bzy6YsB2coTT09&690
北长河
高水湖的位置,正在建设玉东郊野公园,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而南水北调工程之后,在南边原来泄水湖的位置又新挖了一个调节池,湖面面积颇大,目前似乎不让游人靠近。
前一篇:恭祝各位朋友新年大吉,万事如意!
后一篇:周肇祥与樱桃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