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山往事一:寻找圣琼佩斯隐居的道观

(2015-11-15 08:43:16)

圣琼佩斯,原名阿里克夏..莱热,法国诗人、外交官,于196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曾于1916-1921年在法国驻华大使馆工作,期间隐居于北京西北一座小山上一座没有了香火的道观中,创作出他的代表作之一《远征》(也译作阿纳巴斯》。圣琼佩斯的诗不是纪实叙事诗,但《远征》中一些字句很像是北京西山一带的境况,比如“于三岔口渴饮古铜色大碗水,碗底印有捐捐家善人的姓氏”就很像是妙峰山香道上茶棚的景观。

法国驻华大使毛磊认为,是中国唤醒了圣琼佩斯。《远征》的创作时间,比赛珍珠的《大地》要早了大约10年。不过,1921年之后,圣琼佩斯没有再回到中国。

圣琼佩斯也是一位惊人的预言家,早在1917年,这位来到中国仅有一年多,不懂汉语的法国人就预言,中国会走上列宁式集体主义的道路,农民会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因素,中国会在国际合作中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成为比肩美国的工业强国。如此敏锐的洞察力,确实是让人吃惊的。圣琼佩斯作为外交官,还完成了在张勋复辟时,解救被废黜的总统黎元洪的家眷的工作。此外,圣琼佩斯还和德龄的妹妹容龄有过绯闻。

圣琼佩斯在自传中写道:

“到外地去探访游历。精神抖擞。离北京城骑马要走 一天的地方,有一片高台,下面是通向西北的驼队小径,上面有座破旧的小小道观,就在那里写出了《阿纳巴斯》。”

他在给好友,法国大使馆医官贝熙业的信中,这样描述这处藏修地:

白天,大片乡土无名、无人又无牲畜。在我脚下,就整个人世来说,单见一条淤沙的河谷,从那儿却朝我升 起一些小小的石鼓的叩声:召唤涉渡者或几声对白,从此岸至彼岸,隐隐约约的村落之间。更远望去,高坡地层展,那些大片向西的原初的开阔地,朝向蒙古国境和 新疆,就在那里的几处始建了最初的商旅小道蹊径。再远些,到了尽头,则是不存在,非实存,加上被惟一的非时性目光阻隔了的大地视野。在这一切之上,是远古 亚洲的固定时间,而从那边一望已然消逝了昔日游牧帝国及其尚无界石的梯级道路。那整个佛的、喇嘛的,或是观音的亚洲,大步流星地远离儒家世俗了。

他还称这个地方为Tao-Yu

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描述的情况与给贝熙业的信相似:

我从一个小庙宇里给您写信,它位于北京西北部的一个山岗上……在我的脚下,距离一条因流沙淤塞的河道不远处,一个村落正在消亡……它建在一座小山丘上,从这个小山丘可以俯瞰那通往西北边陲的丝绸之路。

作为圣琼佩斯的粉丝,一直研究圣琼佩斯的法国前驻华大使毛磊根据有关材料这样描述这座道观:

道观坐北朝南,在旷野中非常简朴,除正门外还有两个侧门,中间有一条甬道,两边各有一株老树,只有一座传统式样的殿堂;后面土丘上长着一棵高大的松树,向南倾斜,罩在殿堂上面。在另一边低处,有一眼水井,远处是座村庄。北边,有一条河流过。

 关于这座道观究竟在哪里,有多种不同的推测,毛磊认为可能是潭柘寺,但潭柘寺不是道观,也不在北京西北而是在正北,而且规模宏大。此外,还有人认为在香山、在百望山、大觉寺、在昌平与顺义交界的桃峪口一带等说法。相对比较流行的说法,则是民俗专家张文大先生所主张的在海淀区管家岭西侧一座小山上,其主要依据包括:

1、这座小山名叫“观儿岭”,山顶有建筑遗迹,山下管家岭村民称该处原为一座道观,1980年代失火焚毁。

http://s9/mw690/001ppG5bgy6X0Xma98A68&690
       观儿岭上遗址图,引自有孔铜钱老师博客。

http://s11/mw690/001ppG5bgy6X0XKYGYa5a&690
       复建的道观,依然是坐西朝东。

2、距离该处建筑遗迹不远处,有一块巨石上,刻有“桃源”二字,桃源与Tao-Yu相近。

http://s16/mw690/001ppG5bgy6X0XOUvlt2f&690
       桃源石刻,我下山时天已经黑了,没有路灯什么也看不到,这张照片同样引自有孔铜钱老师博客。

3、道观遗址所在的区域旧名“外国地”,有圣琼佩斯的朋友,中法大学兼职副教授法国人兰荷海的别墅。圣琼佩斯不懂汉语,不可能在一个附近没有法国人的道观里生活,所以住在兰荷海的别墅附近是顺理成章的事。http://s7/mw690/001ppG5bgy6X0XXwChMb6&690

http://s3/mw690/001ppG5bgy6X0Y2EL06a2&690
道观西南较高的小山上,新修的中法友谊亭,亭内的画也算奇葩。http://s14/mw690/001ppG5bgy6X0XXEqgled&690

    亭旁一块大石头上,刻着繁体的”兰“字,有人认为是兰荷海所为,证据不足。   

但我认为,这种观点非常可疑,理由如下:

1、正如香山、百望山被否定是因为离城太近,骑马用不了一天一样,管家岭离城的距离也不够远。我虽然不可能试验骑马从东交民巷到管家岭,但根据1925年顾颉刚等5人考察妙峰山香会时的记录,他们上午8:00雇人力车从城里出发,下午2:00就到了北安河,其间还在黑龙潭游玩。骑马总比人力车要快得多,圣琼佩斯这样一位刚满30岁,尚存英雄情结的年轻人骑马速度也不会慢,我认为他从法国使馆到管家岭有半天就够了,用不了一天。

2、圣琼佩斯反复提及,在道观所在的小山上,可以俯视通往蒙古、新建的古道。这条古道最大的可能性是居庸关大道,由于平原地区古道特征在1917年时已不明显(通了火车,修了公路),他所说的可能是可以看到南口一带。但我实地考察,由于这座山比较低矮,而隔在这座山与关沟一带之间的凤凰岭相对高大,这座山上是看不到那一带的。如果他所说的古道是指京西古道,那就更与管家岭一带无关,而应该是在门头沟西山大路北道沿线的某处地方(玉河古道和西山大路南道不在北京城西北,而在正西或西南)。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圣琼佩斯不熟悉北京地理,误把妙峰山古香道当成了通往张家口、蒙古的商道,但这座小山同样看不到古香道,和妙峰中北道隔着一道山梁,和妙峰老北道则隔着两道山梁。

3、西山一带法国人的遗迹基本上都和李石曾等创办的中法大学有关,但中法大学第二农林试验场(温泉一带)创建于1922年,中法大学温泉附中(现海淀区工读学校)创建于1923年,中法大学温泉附中环谷园分校(现北京四十七中)创建于1924年,而金山寺一带的中法大学第三农林试验场则创建于1927年,圣琼佩斯的好友贝熙业医生的贝家花园也建于1923年,均在圣琼佩斯离开中国之后,兰荷海在那之前的1917年就在管家岭一带建别墅的可能性极小。

4、毛磊所说的道观坐北朝南,由于我没有法文阅读能力,不知道他的说法的依据。但可以确知的是,管家岭后的这座道观是坐西朝东。

5、桃峪和桃源发音差异比较大,而且意思完全不同。桃峪应该是指种有大量桃树的山沟,而桃源则是一种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一种意境,因为那块来历不明的桃源石刻就认为桃源就是Tao-Yu,有些牵强。

6、小山北侧的河流,现在完全看不出河流的痕迹了。查1900年法国人绘制的北京地图,距离管家岭较近的地方确实有两条河道,一条从西略偏南的地方向东流,从西埠头(图中Si-pou-teou)北流过,现在西埠头村北仍有西埠头河滩的地名。从图中流向判断,这条河应是发源于七王坟所在的那一道山环,与观儿岭隔着一道山梁。另一条则是由西南向东北流,流过草场村(图中Tsao-tchung)南侧,从河道判断,应发源于金山寺北侧那一条山沟(现在修了防火道),在观儿岭的南侧,也隔着一条山梁。

http://s8/mw690/001ppG5bzy6X10SNi6z77&690

根据以上几点,我认为管家岭后观儿岭上的道观是圣琼佩斯写诗的道观的可能性不大。这座道观的位置应该 观儿岭更靠北。有可能在凤凰岭、白虎涧一带,也可能在昌平南口附近。我搜百度地图,距离关沟不远的地方有个叫桃峪沟的地方,附近是佛岩寺自然景区,那个地方可能骑马一天差不多。没去实地考察过,不知道有无可能。

 此外,圣琼佩斯还有两张照片,照片中有一座方亭,有人认为方亭位于金山寺西南侧,并在那里重建了一座方亭,起名为圣琼佩斯亭。后面的景致到有些相似,不排除这种可能。但一张照片上,圣琼佩斯半躺在方亭边的一道山坡上,而现在这座方亭所在的平台面积较大,旁边没有可以躺的坡地,旁边是否曾有坡地后来被铲掉了,我不了解,需要提供证据。

 http://s1/mw690/001ppG5bgy6X0YuRUoU20&690

http://s8/mw690/001ppG5bgy6X0YwbwCr77&690
老照片,上图半躺,下图身材较高的为圣琼佩斯。http://s15/mw690/001ppG5bgy6X0YBhhn09e&690

近几年新修的圣琼佩斯亭及碑记

由于知道该处道观确切位置的人极少,而且均早已作古,或许用于不能知道它到底在哪了。不过,想来就像无论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在正白旗、白家疃、门头村还是承恩寺,《红楼梦》都是《红楼梦》一样,圣琼佩斯的道观在哪里,《远征》都还是《远征》,其实道观到底在哪里可能并不那么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