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山五昭”之浅见

(2014-08-25 15:13:41)
标签:

旅游

历史

分类: 杂谈随笔


近日为减肥,一直在爬百望山,闲来无事搜索他人游记,收获颇丰。看到有几位驴友提到探访“金山五昭”的事,倒有了几分兴趣。

幼年时祖父家住青龙桥,每年寒暑假我基本上都在这一代度过,当时附近的部队单位管理并不严,像我们小孩更是随便出入,五昭中,至少西大昭、西小昭我是去过的,只不过当时完全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自然也探究不出所以然。后来爷爷去世,很少来这边,便把这事淡忘了。这几年搬到这一代,其实也看到过一些相关的记述,但并没有和小时候看的的那些废弃建筑联系起来过。

关于“金山五昭”的来历,大致有3种说法:

其一,属于西山健锐营,和香山等处的碉楼一样,为健锐营云梯兵训练之用。这种说法可能性不大,健锐营最东侧的正蓝旗营位于道公府西南,距离这里还有一段距离,反倒是圆明园护军营镶红旗离得更近。八旗规制很严,正蓝旗的碉楼绝不可能建到圆明园护军营的防区,而作为地位倒数第二低的正蓝旗,其碉楼亦不可能比上三旗更壮大。《日下旧闻考》中有关于此处的记载“妙应寺后山顶有新造碉房全座碑亭一碉房之下为山神庙”,文中称之为碉房而非碉楼,“碉房”和“碉楼”是有区别的,“碉楼”亦称“高碉”,属于藏人的军事设施;而“碉房”则是藏区富户的民用建筑,当年那套民居邮票里也有藏族碉房。可以确定,“金山五昭”不是军事(含军事训练)设施。

http://s16/mw690/001ppG5bzy6LwjyE6x91f&690

其二,为镇风水建筑。关于镇风水,亦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认为金山一带多明陵,包括1座帝陵,多座妃陵、王爷陵、太监陵,为镇住其魂魄故修此五昭。但这一代的明陵分布很广,并非只在这一代。第二种来自胡德平先生的《曹雪芹在香山》,书中转述民间传说“金山西端的走向折南略为向东,山端很像一条回首东南的鲇鱼头,乾隆皇帝认为此鱼将会喝尽清漪园中的御湖水,特意在山端好似鱼额顶部处修建一个碉楼,人们可以登临,取意踏上千万只脚,叫鲇鱼永世不得翻身,使它永远也不能染指昆明湖,兴风作浪。”,用GOOGLE地图看,倒是满形象,金山、红山看上去确实像是张开大嘴的动物(更像鳄鱼),对着昆明湖,而五昭确实好像五根钢钉,把鱼嘴压得瓷瓷实实。一般来说,民间传说特别是关于帝王的民间传说,附会成分比较多。但这一则并不能完全否定,因为这样的形象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得到,在平地是看不出的。而玉泉山、万寿山又都是皇家禁园百姓不可能到达,他们是如何发现的?有无可能是内廷传出来的呢?

http://s5/mw690/001ppG5bzy6LwjAYMmwb4&690

其三,为点景用,大意是乾隆认为金山、红山没有建筑物,故修此藏式建筑,使景致更丰富。我是比较倾向于认同这一观点的,这一山环和万寿山、玉泉山成掎角之势,而玉泉山妙应寺、万寿山后山的四大部洲均为藏式建筑,这一代也就形成了藏式景区。此外,《日下旧闻考》中的那段纪录透露一个信息:即编书时,这五昭为新建。查《日下旧闻考》于乾隆三十九年开始编修,乾隆四十七年成书,突然想起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即六世班禅于乾隆四十五年到北京朝见,为此乾隆在相声修了昭庙作为其别墅。我怀疑,这五昭的昭和昭庙的昭是不是一个意思(好像是尊者的意思)?会不会这五昭也和六世班禅来京有关?如果是这样,这五昭除了点景,还有了统战功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