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的住宿是安排在“三和饭店”,位于毗邻韶关学院的大学路上,对面是夜市美食街,热闹极了!饭店(酒店)配套齐全,设施不错。尤其大楼一层后侧停车场边上有一大块绿化用地,红豆挂满树,锦鲤欢快游。鱼池就设在早餐厅的后门外,是住客喜欢散步和逗留的地方。
最后一天的上午,我们安排赴佛教南禅宗祖庭——南华禅寺,观古迹、拜六祖。这是韶关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之后车赴赣州,傍晚乘火车返回厦门。
南华寺位于韶关市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这里依山面水,峰峦奇秀。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南华寺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是年印度高僧智乐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恋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地”,遂建议在此建寺。
南华禅寺寺门(曹溪门)外广场十分开阔,两侧古木参天,亭子、石桥、石象、石幡典雅精美。广韶公路由寺前经过,背倚宝林山,面对曹溪河,千山围绕,觉路顿开。
曹溪门是南华寺第一山门,上书有“曹溪”二字;其实“曹溪”乃南华寺之地名,寺前有河名曰曹溪河。门旁有对联一副:“庾岭继东山法脉,曹溪开洙泗禅门”。南华禅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如今世界各地的大禅院、禅宗门派几乎都由曹溪流传开去,遍布五大洲,影响深远。
曹溪门后,寺庙中轴线上有放生池、五香亭、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灵照塔、六祖殿、方丈室等建筑群组成。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1936年至1943年,近代名僧虚云和尚驻锡南华寺,募化筹款,相地度势,重建殿堂;总计新建殿堂房宇庵塔约243楹,新塑大小佛像690尊。
放生池呈椭圆形,池上有桥直通宝林门,并建有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五香亭。
宝林门是南华寺第二道山门,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清代及1912年重修,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横批是“宝林道场”。
钟、鼓二楼相对,元大德五年(1301年)建。明清两代及1933年均曾重修,楼分三层,歇山顶,檐角挑起,格子门窗,钟楼顶层悬有宋代铸造万斤铜钟。
天王殿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清代重建,原为罗汉楼,后改为天王殿。
大雄宝殿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明清时及1934年重修。殿前有月台,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殿内正面塑三宝大佛像。殿后有千人锅,元代铸造,高1.6米,口径2.08米。
藏经阁,清康熙六年(1667年)和1933年重修,两层,四周辟廊,单檐歇山顶。
灵照塔,初建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为木塔。宋朝时改为砖塔。明清时及1933年多次重修。塔呈八角形,五层,正面有券门。
1981年10月19日至21日,红墙绿瓦、古色古香的南华寺六祖殿重建一新,举行了六祖真身像安座典礼。六祖真身像是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被僧人称作镇山之宝。这尊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国宝,不仅具有杰出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