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索道上站,我们在山上所观赏的其实不是在缆车上所看到、所拍摄的风景,而是山的另一面所俯瞰的丹霞风光。不远处即是韶音台,我们在此稍作休息,并在观景台上鸟瞰对面的丹霞群峰;遗憾的是早上逆光,照片很难拍得亮丽。此处是中年期的丹霞地貌区,“赤壁丹霞”广泛发育,不同体量的崖壁组成了丹霞山群中的石峰、石堡、石墙、石柱等各种地貌形态,其山石高下参差、群峰林立,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宛如一方红宝石雕塑园。最著名的僧帽峰就在其中。
此时韶音台右侧的海螺峰、长老峰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展现出了丹霞山大气磅礴的形胜。远眺长老峰上的观日亭,孤耸在悬崖峭壁之上,还有人在崖壁的栈道上攀登呢!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叠嶂和峰丛峰林景观,一幅多么壮美的画图!
离开韶音台,我们便开始沿着山间的一条栈道行走,我们的目的地是观日亭。看似不远,可走走停停却花了40分钟的时间,其间的还能就近观赏到不少丹霞地貌的景点。
龙王泉是裂隙水从低处的缝隙中流出而形成的泉水,古人常认为泉是龙王所赐,把山泉称为龙王泉。龙王泉有龙头出水口,下凿贮水池。
往前我们能看到一个风化扁平洞——片麟岩,长45余米、深7-8米、高2-5米,因洞顶有多处小型蜂窝状凹穴,形如鳞片,故名片麟岩。清末有僧侣居此静修,是丹霞山修行道场之一。片麟岩的西南角有一叫“独占鳌头”的分化石,形似鳌头,头耳鼻眼身皆备,栩栩如生。
不远处还有一个依岩洞而建的寺庙,因崖壁上白色钙质沉淀如雪,故名雪岩寺。其面阔10.3米,进深7.8米,占地面积92平方米,为大型扁平洞穴。明末崇祯年间被开辟为佛寺,民国后期荒废。
雪岩寺的一侧洞穴前面有一口泉水,叫海螺峰石乳泉;因水质清澈,味甘而滑,有如石乳,故名。明末开凿,镌以龙口,池上方石壁阴刻“石乳泉”三字。
我们终于走到了观日亭。观日亭是一个两层亭阁,一层是一个大观景台。据说,黎明时分,人站长老峰观日亭上,遥望旭日东升,如金轮火球,旋起旋落,忽浮忽沉,历经两三次后才缓缓上升。丹霞的日出,在群峰的簇拥、衬托下,“壮观无殊泰岱,奇美不让黄山”,独具壮丽。可惜我们到时已是中午11点,虽然看不到日出美景,但总算从高处欣赏了高低陡峭,错落有致,形状各异的丹霞群峰。尤其此时光线已发生变化,观赏和拍摄显得清晰多了,真是不虚此行呀!
站在观日亭上,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山下的锦江像一条绿带,将丹霞山紧紧环绕。向西可看到姊妹峰、茶壶峰、巴寨等山峰;向东看是丹霞山东部山区,保持了良好的亚热带次生雨林,万顷林海之上,千峰耸峙,丹霞壁立,构成了组合有序,疏密相间的丹霞群峰景观;最东边则是我们在韶音台看到的最著名的僧帽峰了。
离开观日亭,我们循原路返回索道上站,乘缆车下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