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塔,老金华城地标性建筑,始建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原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区塔下寺的山坡上,九层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由佛僧居政倡导建成,初名叫“密印寺塔”。因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不同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其数万计,故称“万佛塔”。明代金华府治图和清代金华府城图中都可见万佛塔醒目的身影。由于万佛塔年代久远、塔身宏伟、雕饰华丽,誉满东南,素有“浙江第一塔”之称。在历史上,万佛塔排在南京大报恩寺塔之后,古称“江南第二塔”。1957年,万佛塔地宫被意外发现,出土183件文物,其中最精美的“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堪称国宝,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万佛塔矗立于婺江北岸已近千年,见证了八婺大地的风华与沧桑,是高耸在金华百姓心头的城市桅杆,充分展示了金华府“气压江城十四州”的雄伟气势。自古以来万佛塔就是金华的骄傲,曾经是金华城的象征。可惜的是上世纪40年代在战火中万佛塔被拆除,成了金华人心中的痛。2014年8月底,万佛塔复建项目动工,2019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圆了金华人70多年期待的新万佛塔的梦。
据介绍,复建的万佛塔兼顾传承和创新,以宋代万佛塔造型为蓝本,塔身为外九层、内八层的六边飞檐造型,主体为钢混结构,采用藻井、月梁、壁雕等宋式建筑造型元素。同时,万佛塔融合了金华本地的铜雕、木雕等工艺,展现八婺文化精髓,体现“共建金华”的文化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复建的万佛塔塔高99.99米,全塔设计布局3700多块佛像砖雕,以及7000多个佛龛,以再现昔日“万佛”之盛况。万佛塔塔刹部分由刹座、宝顶、伞盖、相轮组成,形态参考了各地宋塔和万佛塔地宫出土文物。无论是实际建筑高度、历史厚度,还是其建筑工艺达到的水平,都是当之无愧的金华第一地标。
我们离开寺平古村后,赶在下班时间前的最后一批进入万佛塔进行参观。主要是浏览一下万佛塔的外观。
塔基四周的汉白玉栏杆十分精美;站在广场和台阶上,赤松门城楼、城墙雄踞于江岸边,雄伟壮观。
我们进入华丽无比的地宫进行参观。新万佛塔修建了地宫,用于文物精品、复制品等的集中陈列展示,向人们讲述古城的文化传承和万佛塔的前世今生。地宫总面积1900多平方米,整体格局呈3个围圆形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伎乐天、阿育王塔浮雕图,采用锻铜贴金的材质。画面里还融入了金华本地元素,依次是:八咏楼、尖峰山、万佛塔、金华佛手等。还有十八罗汉木雕图、佛传故事壁画等让人叹为观止。这里面有众多国内顶尖设计大师、工艺名匠和建筑绝技传承人为之殚精竭虑。万佛塔历史之厚重、文化之丰富、建筑之雄伟、工艺之绝伦,足以跻身中国名塔之列。
我们还到马路对面去走走。夜幕降临了,雨偶尔还下着,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位置顺便观看了万佛塔璀璨的灯光夜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