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2020-01-02 08:15:12)
标签:

见闻

旅游

分类: 驴友日记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离开平遥城隍庙,沿庙前大街向西直行,过“听雨楼”(“观风楼”)便到平遥县衙门口,对面是个砖砌照壁。
    平遥县衙座落于古城酉南隅,与城隍庙东西对称。县衙始建年代无考,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平遥县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县衙。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堪称皇宫缩影。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进入县衙大门,并不能直接通往大堂,而要经过设在大门与大堂之间的第二道屏障,这就是特别建造在县衙内的仪礼之门,称做“仪门”。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知县上任、迎接贵宾、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时候才会打开。县衙又叫衙门,衙门难进呀!俗话说“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由此可见,要进衙门,还得有经济做保障。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大堂“亲民堂”是县衙的主体建筑,是知县举行一些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级官员的厅堂。大堂正中屏风绘有山水朝阳图。山正、水清、日明,象征清正廉明,与上悬匾额“明镜高悬”异曲同工,意即告诉百姓本知县办案廉明、公正。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宅门是通往内宅的咽喉之地。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二堂建于明万历十九年,是知县日常办公、个别召见下级,小范围研究工作审理民事案件的场所。正中屏风绘有“松鹤延年图”,上方悬有匾额“思補堂”,知县坐在堂上,抬头便可见对面屏门上所悬“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它时刻提醒知县断案时要权衡三者,做到合法,合理又合情。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内宅“勤慎堂”是县太爷住的地方。“勤慎”意在做官要做到勤快、谨慎。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大仙楼是县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院落,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县衙中保存下来唯一的元代建筑。楼上供奉守印大仙。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从大仙楼东侧门穿过,便是县衙的后花园、花厅。这里有山水花草,亭台楼榭,是县官吟诗作画、抚琴消遣的去处。东侧还县衙的钱粮厅“常平仓”、衙神庙“酂侯庙”、土地祠等。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衙中轴线的西侧是牢狱、公廨房(遗址)、十王庙、洪善驿、督捕厅等。牢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为国内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清代监狱。展示有立笼、刑具、100多斤重的犯人脚铐、牢房等。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县署衙门朝南开——山西故事(25)
                                     山西故事:县署衙门朝南开(黄胖HP拍摄)
  
   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这衙门,两重府堂装点着封建权势的威严;那牢狱,使人感到刑罚的阴森与残酷;而后院的景致却又是风和日丽。从一个县衙,就可以看尽旧时的半部官文化。不过,作为国内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平遥县衙,有一件事实是足以称奇的:那就是据考证,清代在晋商兴旺发达的百余年间,此县署没有出现过一任贪官。这与当时执政者朴素的民本思想和廉洁的清官情结不无关系。在这个古代基层政权的活标本中,县衙里一些建筑饰物上的楹联匾额、廉政典故,又比如“公生明、廉生威”官箴,“异地任职”回避制度,“申明亭”、“瘅彰厅”调解民讼和教化民风的功能以及清代雍正时期的“养廉银”制度等无不折射出一个时期廉政文化的特有魅力,极具积极的镜鉴价值。朱镕基总理2002年4月驻足古县衙“破例”题词,对平遥县衙所蕴含厚重的廉政文化大加褒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