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2019-11-22 07:48:12)
标签:

见闻

旅游

分类: 驴友日记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阎府里有一条叫“行得通”的半地下通道。它是东花园二院与都督府、二太爷府、上将军府、串心院、新南院、都督府、长工院等院落相连的通道。它将两组高低相差数丈的建筑群连成一体。“行得通”一侧的出口在“得一楼”下,寓意路路能通、万事亨通。 我们在参观完东花园之后,登阶而上,并穿过通道进入老旧宅院参观。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得一楼”之名引自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之意。阎锡山将这座楼取名为“得一楼”,有得到“一等侯”之意。得一楼修建于1914年,是阎锡山故居最高点,得一楼气宇轩昂,志得意满。此楼前可通都督府,后部以半地下通道与东花园二院相连。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都督府是阎锡山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在太原起义成功后,被推举为山西都督,1913年修建此府以资纪念。它是中西合璧的一进两院,在府门、过道、东厅上方均修建了罗马教堂风格的尖顶前脸,装饰中西合璧,既有中式传统图案,又有西式图案。后院正房是阎氏父母早期居住处,前院正房是阎氏的原配夫人徐竹青的居室,门口的楹联为阎锡山所写:“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阎徐感情甚好,但徐一直无出,阎又是独子,在家庭压力下,于1914年底娶年仅14岁的大同籍姑娘许氏(后改名徐兰森)。徐竹青陪伴阎锡山一生,1970年于台北病逝,终年88岁。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过车马院,我们来到新南院。新南院建于1914年,有房22间,是阎府建筑群中唯一全部彩绘的院落。先由阎氏如夫人徐兰森和孩子们居住。徐兰森1914年嫁于阎氏,育有五子一女,于1948年病逝于太原,年仅48岁。此院后改作阎府客房,曾接待冯玉祥、徐永昌、赵戴文、张树帜、南桂馨等民国政要。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出新南院,过长工院、管家院,我们来到阎氏家族史展馆。通过图片和实物展览,可以看到阎锡山故居兴建的历史和建筑特色。资料显示,阎锡山故居始建于1913年,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才算完工,总耗资140万两白银。除了上篇博文介绍的1932年始建的阎府东花园外,另外的西花园损毁较多。本篇介绍的阎府老宅是1913年始建,历经一百余年风雨,已经开始破旧,好在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有人管理、维护,仍继续在发挥作用。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从阎氏家族史展馆的大量图片中,我们可以粗浅地了解阎氏的人生和家族兴衰史。 纵观阎锡山的一生,他是近代中国始终绕不开的人物,加入同盟会、刺杀慈禧太后、太原起义、获取袁世凯信任当上山西都督、任省长;北伐时期,阎锡山还是与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齐名的四大集团军总司令之一,在后来还担任过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抗战时期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也曾担任过民国政府的内政部长、行政院长等职。他是国民党排名第一的一级上将,军衔仅次蒋介石之下。1949年12月,阎锡山离开大陆逃往台湾,于1960年5月23日病逝于台北,终年77岁。他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但他的名字却与他的故居组合成一个词——阎锡山故居,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世人参观,游览。
    在山西谈历史,说经济,甚至和山西人聊天,都绕不开一位历史人物,那就是民国时期统治山西38年之久的山西王——阎锡山。有过这样一段话“想要了解民国史,就不能不明白山西人;想要明白山西人,先要搞懂阎锡山”;这话虽有些夸张,但从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当时的山西所处位置的重要性。阎锡山作为一个军阀,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走马灯式地更换的民国时期,能执掌山西38年,绝非一般的军阀。纵观历史,客观地说,阎锡山是一个颇具特色的人物,在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在辛亥革命中、在抗日战争中、在长期治理山西过程中还是作出一定的贡献。
    阎锡山不是那种刚直不阿的人,而是像墙头草一样随风摇摆,谁的势力强,他就委身于谁,软中有硬,使他得以在夹缝中生存。他深谙权术,为了图生存和谋发展,“拥蒋拒蒋”、“抗日和日”、“联共反共”,纵横捭阖、朝秦暮楚,玩弄复杂多变的投机政策;但在客观上对山西的建设也起了某种促进作用,对山西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到阎锡山故居转一转,或许能多少了解一些印象中不曾有过的阎锡山。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离开阎氏家族史展馆后,我们看到院里陈列着一块石碑,上面有阎锡山手书:“督军兼省长阎示: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为人群之大害依法律的手续非除了它不可”。此中亦有“反腐倡廉,除恶务尽”之意。我们还参观了老旧宅院中的“二老太爷府”。它是阎锡山的二叔阎书典的居所,是个四合院,二老太爷府龙雕凤饰,精致典雅。之后我们还参观了百家姓家训馆,下楼旁通道、过红楼底层、从东花园三院径直过二院、一院,走出阎锡山故居。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老旧宅院话兴衰——山西故事(6)
                                      山西故事:老旧宅院话兴衰(黄胖HP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