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随着女儿、女婿自驾去了海门岛半天,厦漳大桥过桥费的免除,倒也省了几十块钱。游人并不多,我们径直把车开到岛两头的渡口,去看看这个被誉为“海之门”的海门岛的“门”,看看几百年来,这里是如何通过船只走向外面的世界。
海门顾名思义有“海之大门”的意思,海门岛位于九龙江入海口东侧,厦门岛之西,它犹如镶嵌在九龙江口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海门岛呈梭子形,好像在编织着大海的梦想。在整个九龙江的入海口,有三座小岛遥相对望,他们如同三扇大门守卫着整个台湾海峡和九龙江的入海口。这三个“大门”就是厦门、金门、海门,其中的海门就是漳州龙海浮宫镇的海门岛。
几百年前,海门岛还是一个荒岛,由三个单独的小岛屿组成。后来,慢慢有从厦门、漳州来的渔民,驻留在此,并围起海岸过日子。这是当地渔民口口相传的海门岛诞生版本。上世纪七十年代,通过人工围垦把三个小岛连在一起,形成了如今丘陵和海积平原相间的地貌景观。海门岛面积3.7平方公里,是厦门鼓浪屿的两倍。岛上现有两个行政村——海山村和海平村,共有6千多人口。
随着厦漳大桥的建成,海门岛有了陆上道路通往厦门、漳州,极大地方便了岛上居民的进出。但是高昂的过桥费,却成了阻碍许多外地游客自驾到此的一个原因;而公交车开停的波折,又阻断了人们简单便捷的陆路通道;于是乎,就只剩下通过摆渡进出岛的这一条路了。这种传统的出行习惯世代延续了下来,船只自然就成了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游览古民居、红树林等景点,没有去享受美食,而只去参观了海门岛的两个渡口——海山渡口和海平渡口。
我在两个渡口旁,同时看到了滩涂边和船坞里泊满了渔船,大大小小、样式虽不尽相同,但刷着蓝色油漆的外壳都是一样的。这些渔船上红旗猎猎飘扬,虽然没有出海,但渔民怀揣蓝色之梦,在等待着下一次的远洋之旅,期待着又一次的满载而归。
海门岛海山渡口经营的渡运航线是海山——霞威往返。霞威渡口与海山渡口隔江相望,霞威村人主要以从事农业种植业为主,我们看到对岸也有一些工厂。我问了船老大间隔发船的时间,他说了人多了,就马上开船。
渡口边有灯塔和沙场,可以望见厦漳大桥,滩涂上和船坞里停泊着许多渔船。
海门岛海平渡口经营的渡运航线是海平——沙坛往返。港尾镇沙坛村位于海平渡口的斜对面。
站在渡口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雄伟的厦漳大桥的一部分。渡口边的滩涂上和船坞里也是停满了许许多多的渔船。
随着厦漳大桥的开通,原本默默无闻的海门岛,渐渐为世人所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自驾或坐船,来到这个距离厦门岛近在咫尺的神秘海岛,来休闲度假、来享受农家美味和海鲜大餐。当地渔民也利用自家的房子,做起了餐饮和住宿的生意,旅游的兴起必将带动海门岛更快、更好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