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虽然与现代的楼房相比不算高,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所以在参观过程中,我比较注意从广场及外围拍摄一些仰望滕王阁的照片,以求从不同的角度、高度和方向,能把滕王阁的雄浑凝重和古朴典雅尽量地展示出来。
滕王阁是由唐李元婴始建。滕王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名“滕王阁”,实乃歌舞之地。兴建之初曾是江南式的建筑,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赞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因此,历史上滕王阁就享有“西江第一楼”的美誉,是我国楼阁建筑中的精品。
据考证,1300多年以来,滕王阁迭兴迭废达29次。史料记载,仅从清世祖顺治五年至宣统元年的260年间,滕王阁就被毁与重建达13次之多。它的最后一次被毁,是在1926年北洋军阀时代。历史上的滕王阁最高不过30米,楼不过3层,而现在的这座滕王阁是1998年重建的,高57.5米,有九层楼。据说,重建阁址离唐代阁址相差不远,可以说是遗址上的重建。
从景区南门外的停车场走向滕王阁广场,巍峨高耸的滕王阁十分引人注目;透过建筑物和树木的间隙,我就迫不急待地拍了几张仰望滕王阁的照片。
在广场上仰望滕王阁,它显得更加雄伟壮观。滕王阁坐西朝东,南北对称,耸立于高台之上,呈十字型,为四重檐、歇山式大屋顶的仿宋建筑。滕王阁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高台以下为两层地下室,以上为“明三暗七”,即三层明层(主层)、三层暗层(次层)和最高层(设备层)。所有明层均有平坐挑出,形成绕阁回廊,层次分明,凹凸得当。重建之阁,仿古而不泥古。其南北两翼为两层高台所簇拥,第一层高台上在南北两端各建一重檐方亭,南曰“压江”、北曰“挹翠”,均有游廊与主体相连,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充分体现了“层台耸翠”、“高阁连城”的壮观景象。无论从西面江上远观,还是由东街近瞻,南北两亭与主阁都如一个“山”字,巍然屹立。重建的滕王阁其规模不仅远超历代的滕王阁,而且雄居现在的黄鹤楼、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堪称“瑰伟绝特第一楼”,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巅峰代表作之一。
有道是“国运昌则楼运盛”,这雄伟壮观的滕王阁正是我国国运昌盛的最好体现。我极其欣赏现代滕王阁的建筑风格与巍峨气势。看着它那层层向上翘着的檐角,仿佛是展翅欲飞的孤鹜;望着那绚烂华丽的色彩,红色的柱子门窗以及碧色的琉璃瓦,整座建筑是那么地雄浑凝重、古朴典雅。仰望千古名楼,外观霸气,建筑宏伟;飞阁流丹,瑰伟绝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