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村落 特色民居——游仙都(15)

(2017-10-28 07:15:47)
标签:

见闻

旅游

分类: 驴友日记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胪膛村是东方镇的第一大村,镇所在地,位于缙云县东北部,练(好)溪沿岸,距县城15公里,被列为省级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因为胪膛村是我的同学及他夫人的家乡,在看完庙会之后,他们带领我们去逛了一下这个村子。他们知道我对古村落、古民居感兴趣,特别带我们看了村里较有历史和特色的一些民居。
    过去由于贫穷,缙云县的民居几乎都由泥土夯筑和山岩、乱石砌成,即使在县城内和镇区里也不例外。穿行在胪膛村的小巷中,所见的情况与缙云县的大部分地方相差不多。眼前是旧式的土墙、斑驳的老房、长满杂草的空地……。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其中偶有几幢用青砖或条石建造的房子,马头耸立,门楼考究,与四周的土墙破房相比,显得格外醒目,那一定是官宦财主之家,是有钱人房子。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望着路旁下方流淌的水渠,就能明白古人依水而居的道理。走在村子的街道上,两侧是木板店面,大多已关门大吉,人少显得冷清许多。眼下的商业场所一般都集中到了公路边和新市场里。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由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传统村落和老建筑成了承载乡土最久远记忆的根脉和灵魂。“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缙云县,不仅从春秋战国至今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被人称为“黄帝缙云,人间仙都”;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也曾为此地的美景而惊叹“地气尽垂于此矣”!胪膛村虽不在仙都风景区内,但练(好)溪和五壶公路穿村而过,地理条件优势、交通便利。全村有2千多户人家,5千多人口,是一个风景优美、繁荣兴旺的大型村落。我虽不知村子的历史,但看其规模、民居和人气,它作为“省级第一批传统村落”是实至名归。   
    不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车轮滚滚驶过,胪膛村与其他许多村庄一样,历史上的一些民居建筑伴着时间的流逝,也将慢慢地消失、消亡。那些凝聚时光记忆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而轰然倒塌,以砖木结构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已经越来越少了,古老乡村文明也渐行渐远。
    目前,胪膛村正处在改造、建设的进程之中,新式民居高楼比比皆是,新房、新村、新路不断涌现。大多数的人们已经告别了低矮、潮湿、阴暗的老房子,搬进了三四层、四五层楼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别墅型的住家,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里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和一些幸存的有价值的古民居?如何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这也许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思考和践行的一个课题。但旧的东西总是会被新鲜事物所替代,这是历史必然规律。几年后如果还有机会再去那儿看看的话,我想,展现在我面前的胪膛村,将一定是一个现代化的繁荣富裕的新农村!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传统村落 <wbr>特色民居——游仙都(15)
                                   游仙都:传统村落,特色民居(黄胖HP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