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山下来如果不去宏村,那黄山行程就不算完美。我们是安排次日上午去的宏村。进宏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南湖,从南湖就给我留下了美丽宏村的印象。可惜今年那儿的春天来得晚,两旁树上都是光秃秃的,游人又少,所以看起来有几分萧条之感,不过第一感觉还是不错的。
宏村是—座与大自然完美组合的美丽村庄,利用从上游流经宏村的—条河引水成湖,成就了宏村的独特环境。宏村可以用巧夺天工来形容,水岸垂柳,四方庭院,小桥流水,以徽派建筑巧妙组合而成。它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信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据介绍,宏村,这座位于古黟桃花源里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曾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后因与乾隆皇帝(即弘历)有一字相同,改为“宏村”。
人们都说,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从空中鸟瞰宏村,村子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使其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村中两个古树,白果树和红杨树是“牛角”。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宏村之美在于水,水给这个村子带来了超凡脱俗的灵气。走入宏村,首先入眼的便是青山绿水环抱,环境秀丽宜人的南湖。想到电影《卧虎藏龙》的唯美画面——李慕白牵马画桥,俞秀莲点水掠湖,这里便有了别样的浪漫和诗意。南湖给人以水乡的感觉,我们去的那天天气不错,蓝蓝的天空,外加湖边的徽派建筑和远处的山峦倒映在南湖里,那真的是一种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南湖漂亮的小石拱桥(画桥)是宏村的名片。岸边有写生的学生。南湖的水静静的,时间在这儿似乎凝滞了。无论哪个角度这里都是一幅很有意境的图画。看着画中的山水,画中的房屋,画中的你我,徜徉于宏村的拱桥之上,环望四周,幽静的南湖水与幢幢粉墙青瓦相互映照,动静相宜,古朴空灵,雅致蕴藉。
资料:宏村南湖
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
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随着诗篇的传颂,更增添了南湖风光情景交融的氛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