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孔庙位于衢州市区府山街道新桥街,全国仅存的两个孔氏家庙之一,素称南宗(北宗:山东曲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是离开龙游石窟后,参观衢州孔庙。晚上从衢州机场乘航班返回厦门。
据史料记载,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高宗赵构仓促南渡,建都于临安,孔子第48代裔孙孔端友,负着孔子和孔子夫人的楷木圣像,离开山东曲阜,南迁至此,后敕建孔氏家庙,为宗庙。从此之后,衢州也就被孔氏称为“第二圣地”。
衢州孔氏家庙,宋宝祐元年(1253年)始建,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迁于现址,700多年来,经三迁三建,并经历代十余次修葺。抗战时期,日军二次占领衢州,家庙中乐器、礼器被掳略一空。1947年,国民政府曾拨款维修。1959年和1961年浙江省文化厅和衢县县政府曾拨款维修。1984年,衢州市政府拨款对家庙的主体建筑进行维修。1988年,衢州市政府再次拨款对家庙进行维修,并复建圣泽楼和修葺思鲁阁。2000年5月,衢州市人民政府主持复建的家庙西轴线与孔府竣工,耗资1800万元。
衢州孔庙基本上是按山东曲阜孔庙的规模建造,占地约20亩,建筑占地面积约13900平方米,分为孔庙、孔府及后花园三部分。庙内古木参天,殿宇宏伟,思鲁阁前的“先圣遗像”碑,据传为唐吴道子所绘,极为珍贵。楷木圣像由孔氏南宗家庙珍藏,代代潜心保护。日寇侵衢时期,为免遭掠夺,当时南宗奉祀孔繁豪奉南京政府电命,护圣像至龙泉、庆元山区。1946年楷木像还庙,珍藏于家庙“思鲁阁”。
整个古建筑群肃穆凝重,洋溢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呈纵长形,以三条轴线布局。中轴线上有孔庙大门、大成门、甬道、大成殿、东西庑等建筑。家庙历经各代的多次维修,至今仍保留有宋代的建筑形制和规模。庙前设有四门,左右两门之外有两块牌坊。正门为一座单体歇山顶建筑.在石须弥座的围墙衬托下,显得威严庄重。庙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字的“衢州孔氏家庙”额,字体苍劲有力。正门两边一对石狮,显示出圣地的尊严。
进内,中为四柱三间的“棂星门”石坊。前有7株历时400多年的参天古银杏。进入大成门有甬道直通佾台、大成殿。孔庙的主殿大成殿,是庙内的最高建筑,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明代建筑,殿阁雄伟、气势不凡。双重飞檐中立有一块竖匾,上书“大成殿”三字,檐下挂着“生民来有”匾额,为清代雍正皇帝砌笔。殿内一块清代康熙皇帝撰写的“万世师表”原额,悬挂在正殿上方。大殿高23米,长和宽各9米。殿内正中是孔子座像。横梁上悬有十余块历代帝皇御书匾额。殿内共有木质圆柱12根。其中最大的圆柱周长1.80米,大人伸展双臂也难以抱全。殿前通道的东西两侧各有九间房子,叫“两庑”,是供奉先贤的地方。
东轴线上有孔塾,进为崇圣门、崇圣祠(祀孔子五代先祖),更进为圣泽楼(又称御书楼);西轴线上有五支祠(祀孔氏五支祖先),进为袭封祠(祀孔氏南宗历代翰林院五经博士),更进为六代公爵祠(祀南渡后六代衍圣公),祠后为思鲁阁(系衢州家庙的特色,阁上供孔子和亓官夫人楷木像,阁下立唐吴道子画“先圣遗像”碑)。
在家庙之西,连接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府(俗称孔府或博士衙门)。博士府后进为内宅,与家庙大成殿齐平。后花园亭台精致,花木繁盛,是一处风景不错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