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都距离江山市城区70公里,是一个古老小镇。有800余户4000余人口,在古道两侧围绕宗族而居。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江山设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二十八,得名廿八都,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由于廿八都地居三省交界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上的战争、屯兵、移民等原因,使廿八都成为“方言王国”和名副其实的“百姓古镇”,我们参观了古镇的“方言姓氏名人馆”,发现镇上有9种方言和140余种姓氏。
整个古镇呈走廊型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建筑依古道两侧而建,北为浔里街,以住宅为主;南为枫溪街,以经商为主。古镇在清同治年间处于鼎盛时期,光饭铺、酒店就有50多家,南北杂货批发商有40多家。其中,发展成大户的有曹、姜、杨、金4家。枫溪水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民居依山傍水,缘溪而建。古街与小溪并行,自北至南曲折蜿蜒长达1公里;两旁多为二层楼店铺作坊,基本保持了19世纪集镇的风貌。









我们沿着古镇主街前行,参观了“姜秉书洋货店”、“德春堂药店”、“兴隆钱庄”和“戴笠与女特工陈列馆”,实际上它们都是大户人家的旧宅。据统计现保存完整、规模较大的明清古建筑民居、厅堂共有36幢。这里的古民居,不仅数量多,而且它的建筑风格与别处民居迥然不同。布局上以地势、环境、巷道之不同,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民居的基本结构为平面长方形的四合院式,二进一天井,也有三进二天井,房内厅堂自成院落,门扇、窗户上的图案少见雷同。大户民居的正门多为青石门框,门框上配有门楣装饰,风貌独特。青山绿水间,黛瓦青墙,别有一番情趣。
站在古镇的老街上,望着那最富有特色的门楣,就能识别出那家是大户,那家最富有。门楣多为楼阁式,由梁、枋、檐、望板和垂帘虚柱构成四柱三楼式。各个部件都有精细的木雕装饰,题材多为福禄寿、合和二仙等吉祥物。这木制的门楣和江南其他地区的砖雕门楼有着截然的反差,极其吸引人们的眼球。还有古民居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其内涵之丰富,也足以使建筑学家们为之惊叹。
廿八都古镇:古街古建古民居(黄胖HP拍摄于11月1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