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海神庙景区面积挺大,在门口有巴厘岛独特的庙宇建筑——“善恶门”,这种建筑形式在巴厘岛随处可见。两座完全对称的巨大精雕门柱直插云天,进入神庙的台阶从中间穿过,令人震撼。“善恶门”的造型据说取自印度圣山的外观。两边各矗立着庙宇的守护神,左右边分别代表善与恶,它们完全对等的形式表达了巴厘人的观念:认为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人的好恶而消长,因此对善恶持同等重视的态度。
据介绍,巴厘岛上有大约11000座印度教庙宇,平均300人就拥有一座庙宇,可以说是寺庙遍地一点也不算夸张。但在海神庙(Tanah Lot)景区,我还特别钟情于海岸边的海蚀景观,这大概是世界上其它地方较为少见的景观。即便是那座16世纪建于礁石上的海神庙,传说是从前岛上遭遇火山爆发,为求镇住神龟而修建的七座神庙之一。它原先是建在海边高地上的一座小庙,后因潮起潮落,海水将庙宇所在的岩石与大陆之间连接的部分侵蚀了。大自然的力量,竟造就了如今的“神迹”。
离海神庙不远处的海岸边有一座海蚀拱桥,拱桥的岩顶上也建有一座小神庙。远望那海蚀拱桥犹如一条苍龙把头伸进了大海,景色绝佳,引人入胜。海蚀拱桥的成因很简单,海水冲进岩石缝隙中,那些较脆弱的部分经不住海浪的冲击会崩塌、破碎。这样就会在岩壁上形成凹陷进而形成一个洞。这些洞在海浪成千上万年的不断冲击下,越来越深、越大。最终便成了拱桥。
我离开海神庙沿着海岸往西北方向走,在完成从高处不同的角度拍摄海神庙之后,我观察并拍摄了这条海岸带上独具风采的、丰富的海蚀地貌景观。这里悬崖垂直陡峭,高耸于海岸边,而海岸又面朝无边无际的印度洋,任由浪凶潮急,惊涛拍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岩石海岸于是形成了各种形态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台、海蚀柱、海蚀桥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
海神庙景区海蚀地貌景观令人叹为观止(黄胖HP拍摄)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