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雕塑展示  码头文化

(2014-05-29 08:42:45)
标签:

旅行/见闻

旅游

分类: 驴友日记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汉口江滩散落布置着不少的雕塑,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汉口码头文化”雕塑群。对于“码头文化”我知之甚少,为了能理解雕塑群的内容和意义,回来后我找了一些资料,看后还颇有些收获。
    码头的功能是集散和流通,而城市也就是集散和流通的产物。武汉城市的发展变迁,与武汉码头的兴衰息
息相关。自从明朝汉水改道形成汉口镇后,位于汉水和长江交汇处的汉口陆续出现了大小码头。在这些码头的附近形成了商品集散地,东西南北人流如织,码头文化从此在武汉扎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最有市井气息的城市之一。
    关于老汉口“码头文化”,人们说得最多的都集中在汉口江滩就是那些外国人从西方引入的外来洋文化
,他们占的是长江码头,留下痕迹就是租界区及其建筑。其实真正的老汉口本帮码头文化则是植根于中国民间社会的、草根的、乡土的、水深火热的另一种形式的本土码头文化,他们据汉水码头,留下痕迹就是汉正街。因此,传统的汉口码头文化应是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彼此融合的产物,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荆楚文化的特质,又烙印着近代西洋文化的痕迹。
    于是我想起了“武汉”这个城市名字的由来。历史上本没有武汉一说,只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新中
国成立后,三镇合一,改城市标志建筑“江汉关”“武汉关”。取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的首字,命名为武汉市。谁知“武汉”二字甚巧,暗合了江湖气十足的汉口码头文化
    我还想摘录一首流行于武汉的民谣,可以渗透出这座城市的码头文化市井气息,同时也足见武汉市民的
一种“乐天”精神:
  高楼小屋都御寒,大也安然,小也安然。
  衣着得体贵自然,丝也可穿,布也可穿。
  粗茶淡饭日三餐,荤也香甜、素也香甜。
  三五知己常聊天,今也谈谈,古也谈谈。
  老夫老妻常相恋,帮也是伴,扶也是伴。
  夜来儿女笑街前,闹也不烦,累也不烦。
  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在汉口江滩公园,我还看到了一些其它的雕塑作品,在此也一并发了。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雕塑展示 <wbr> <wbr>码头文化
                                   武汉:雕塑展示码头文化(黄胖HP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