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在迁都现在的吴哥地区之前,吴哥王朝在罗洛士群这个地方定都了七十年。除罗莱寺、神牛寺外,巴公寺是罗洛士遗址群中,规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庙。它展现出早期的高棉文明,是当年真腊国都中心最典型、最完美、最壮观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 巴公寺于公元九世纪晚期,由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造,是一座王国庙。它是用来彰显印度教须弥山的代表作,其建筑风格受到了印尼的婆罗浮屠特色影响,在这里已能看到后来建成的吴哥窟的雏型:护城河、长引道、高台基、山形塔,吴哥窟的建筑格局显然是对巴公寺风格的继承。在吴哥遗迹中,它是第一座多层式的神殿山,也是吴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块代替红砖建的寺庙,因此意义非凡。
巴公寺原为废墟,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修专家莫里斯·格莱斯从1936年开始修复,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巴公寺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65米,每层平台组成一层叠一层的基座,每层的四角都有大象的雕像。每一层代表一个世界,如第一层“那迦的世界”,第二层“迦鲁达的世界”,第三层“夜叉(恶神)的世界”,第四层“罗刹(恶鬼)的世界”,当登到最高的第五层的时候,便进入了“神的世界”,这时人们心灵也许就得到了一丝的净化。正中心是尖顶方型的高塔,立于第五层宽阔的塔基之上。五阶式的高塔据说象征着印度教里的神山“须弥山”,神殿里供奉的是湿婆神。
站在须弥山高塔旁向四周远远地望去,是一片片浓密的原始森林。巴公寺也是观落日的好去处,当日暮来临,挺拔耸立的高塔以及平台都被映衬成黝黑的剪影,让人看了顿感心乱如麻,唏嘘不已。
巴公寺是罗洛士遗址群中最大的寺庙(黄胖HP拍摄)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