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船结束后,便在房间里烧壶开水,泡杯茶,休息片刻。我住在七层、位居船中部的皇家大道景观房,这是“海洋航行者号”和“海洋水手号”所特有的,除舒适温馨、配备齐全外,还有一个大道观景窗,可随时将皇家大道的美景尽收眼底。拉开窗帘,我看到五层的皇家大道上已经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可是我对邮轮大道景观房的第一个印象。







“海洋航行者号”邮轮的皇家大道景观房



邮轮上长长的客房走廊
一杯茶下肚,肚子咕咕叫,感觉是饿了。于是我们乘电梯上到11层,船尾有个帆船自助餐厅,应该先去吃点东西。餐厅很大,可以供三、四百人同时用餐,这里菜品多、质量也不错,可选择的余地较大,方便快捷,但用餐的人也不少。上船的游客放好东西后,一般都先上这儿,“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不言而喻。在11层甲板上,帆船餐厅旁还有一处可以免费喝茶、喝咖啡、打冰淇淋的地方。玩累了,坐着休息休息,喝喝茶,吹吹海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次餐饮成了我对邮轮美食的首次体验。



11层帆船自助餐厅和第一餐美食


11层甲板上还有一处可以免费喝茶、喝咖啡、打冰淇淋的地方
填饱肚子后,开始到处逛逛,熟悉熟悉船上的设备设施,这是十分必要的。位于11层的日光浴场、室外泳池自然是我们首先要参观的地方。由于船上广播要求全体游客参加逃生演习,我们便立即离开11层,到船舷上吊着救生艇的4层指定区域(每人房卡右下侧均有用大字标明的字母、数字,如B9)。救生演习是每个航次必须进行的,属于强制性活动。工作人员按旅客名单,进行点名、排队,救生演习全过程约20分钟,不允许拍照。这是我对邮轮活动的第一次接触。

位于11层甲板的日光浴场、室外泳池



邮轮上“逃生演习”的地方
参加逃生演习之后,我们回房间休息。反正还有三天四夜的时间,足够让我们把大船走个遍。
说到“邮轮”、“游轮”,我的第一感觉似乎有点乱、有点混。“邮轮”的名字来源于过去航行于大洋间的班轮。过去的邮轮是邮政部门专用的运输邮件的交通工具之一,并且同样运送旅客,它有固定船期和线路。在飞机发明之前,邮轮几乎是人们能跨洋越海,进行长途旅行的唯一方式。虽然现在的邮轮已没有邮政运输的功能,完全转变为集豪华舒适的吃住游乐购于一体的旅游功能的“游轮”,但我仍然喜欢它原来的名字,因为它在提供丰富多彩的吃喝玩乐活动之后,仍然会每天带我们到一个新的港口,那里或许是一个岛屿,或许是一片陆地,它们是茫茫大海中的绿洲或补给站。本专辑一律使用“邮轮”这个名字,正是我个人的偏好。
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往往是以港口为基地向内陆蔓延的,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文化现象。作为生活在港口风景城市厦门的我,对海有着独特的情感;不管叫它是“邮轮”或是“游轮”,这海上的休闲体验对我而言是全新的,都会令我觉得非常向往,非常亲近,非常奇妙。
嘟!邮轮准时启航了。


从码头上邮轮的登船桥(黄胖HP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