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到京都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祗园,可以说祗园是日本京都的代表性地区。从八坂神社前的大街拐弯进去就是祗园的花见小路,一条艺伎居住的街道。
花见小路街道两旁是纵横方向能通风的用细细的方材建成的格子窗,整条街的格调是复古的,典型的日式风格。这种格调与艺妓的风采是十分相称的,街上排列着销售发簪、香和日式服装装饰物品等京都特有的商店。石板路被经年累月的人来人往磨到光可鉴人。路边的建筑中有大大小小的居酒屋、餐馆以及艺伎居住的传统木屋。在餐馆中可品尝到日式料理、中式菜和意式菜等,这也是祗园的另一个魅力。既继承了传统,又不断接受新事物的祗园受到人们的喜爱。白天,这里街巷比较安静,两边的门窗紧闭,多是游客匆匆而过。小街允许汽车行走,有专门的指挥人员。不难想像,当夜幕降临时,这里一定人头攒动。居酒屋外的纸灯笼被点亮了,狭小街道的混浊空气、三弦的音乐和轻盈的咯咯笑声从竹帘背后飞扬出来。屋内是厚白的粉妆、华丽的和服、娇艳的头饰、舒缓的舞姿,灯火下,是梦幻般的凄美。
京都的祗园是日本人的心灵故乡。这里悠久的建筑、优美的风光,浓郁的风情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如果运气好,在街上可能还会遇到走过的日本艺伎。章子怡的“艺伎回忆录”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艺伎在日本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有钱人家也有把女儿送去培养的,一般十岁开始学习十五岁出道,到四十岁退下来,有的靠积蓄开店,有的当老师继续培养艺伎。
有那么一种说法,日本的代表在京都,京都的代表在祇园,祇园弥满了千年古都京都的味道。









漫步走在京都祗园艺伎街
离开祇园,我们经由八坂神社旁的小道前往知恩院停车场,由此前往大阪。其间有相扑茶室及相扑赠送的大裤子等值得一看。知恩院始建于1234年,由于地震、失火等原因,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建于17世纪。知恩院创始人为法然上人,知恩院是京都最大的寺院,为净土宗的总本山,也是佛教大学的发祥地。1621(元和7)年修建的三门为日本最大的山门。山门高24米、面宽
50米,重檐歇山式的黑瓦屋顶。三门象征“了空”、“无相”、“无愿”佛道修行所明悟的三则教示。














从祗园艺伎街到知恩院(黄胖HP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