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2013-01-18 14:30:27)
标签:

旅行/见闻

旅游

分类: 驴友日记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从“原子球”出发,我们又开始了最后一段长途旅程,从布鲁塞尔前往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是我们踏上欧洲的第一站,十天前我们在此中转,连夜飞往罗马;现在又重新来到阿姆斯特丹,是要完成我们最后一站的游览。明天下午将搭机返回厦门。
   从布鲁塞尔到阿姆斯特丹约200公里。大巴出城后上了高速公路,沿途我们可以欣赏到比利时北部地区农村的
风光:绿油油的草地、转悠悠的风叶、一排排的房舍、一群群的乳牛……。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比利时一侧的农村风光

 


    在向北行驶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的旅游大巴进入比利时、荷兰的边境地区。一侧是高速公路服务区,我不知是属比利时?还是属荷兰?我们照例是上卫生间、稍事休息片刻,然后再上车;另一侧则是荷兰的边境检查站,两位荷兰警察上车来清点游客人数、并核对了每个人的护照,态度友好,很快就放行。不过,这还是让我有些纳闷,之前跑的十个国家进出境时从来没有上车检查过,连检查站似乎也都不大能看得到,为何荷兰单独如此严格呢?照理说荷比都是欧洲申根签证国家,根本不必办理什么出入境手续,更可省却检查等麻烦。我百思不得其解。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一侧是高速公路服务区,一侧是边境检查站

 


    过边境检查站后便进入了荷兰国土。越往前走,地势越平坦,道路也越宽,车流量也明显更加密集了。荷兰这一侧也照样是草地碧绿、牛羊成群、河网交织、道路纵横……。边境两边的景观,让我看到了比利时、荷兰这两个西欧发达国家的农村面貌以及农业、畜牧业的高度发展状况。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荷兰一侧的农村风光


    据介绍,走进荷兰,人们就立即能感受到荷比之间的差异。谈到从太空用肉眼看到的地球,中国人以长城为荣,比利时人为彻夜明亮的高速公路网自豪,荷兰人则为人工拦海大堤骄傲。荷兰的法语国名“洼地之国”,如其分地反映了其地貌特征。这里海拔最高点为321米。四分之一的国土和人口处在海平面以下。约三分之一的土地乃至首都阿姆斯特丹的街道、广场,都是从中世纪起以坚持不懈的排涝从海水中夺取的。风车群是排涝的工具,郁金香是珍惜土地和精耕细作的成果。荷兰“寸土寸金”名副其实。出于与海争地的传统,荷兰人善于规划大的蓝图,注重团结的力量。这也许是荷兰作为欧共体创始国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原因。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比荷边境见闻——游欧点滴(77)
             “洼地之国”的路途所见(黄胖HP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