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坐落于建瓯城东郊,占地40亩,前临松溪,背倚白鹤山。东岳庙始建于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明《建宁府志》卷三《山川》白鹤山条下载:“在府城东,晋时望气者言,山有异气,命工凿之,朝凿暮合,有又鹤翔其上,
因名,山之麓有东岳行宫”。东岳庙正殿有井一口,名“天湧泉”,围以铁栏(现用木栏),是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所凿。东岳庙后废多年,至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重建,其后多次修缮、重建,现存大殿主梁上还留“大清嘉庆十九年重建”墨迹,是目前我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也是古建州的一大名胜。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鹅卵石路拾阶进山门,再登石级过天王殿,是一排前殿,再上为戏台,坐南面北朝向大殿。大殿又称圣帝殿,是东岳庙的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十一檩抬梁式屋架,面阔五间,总宽28.5米,总进六间,总长22.2米。圣帝殿四周有围廊,殿后为后宫殿。东岳庙建筑工艺精巧,保存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圣帝殿的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堪称全省仅见,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现代仿古建筑,均有重要的考古和参考价值。

东岳庙的山门

东岳庙的天王殿

东岳庙的戏台



东岳庙的圣帝殿
圣帝殿供奉岳帝爷。即《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姜子牙封神时,黄被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统管阎王。几百年来,影响遍及闽北四方,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庙会,各方信士云集该庙朝圣,为古建州第一大庙会。在大殿(圣帝殿)的一侧建有观音寺,前殿两侧建有地狱城塑像。目前,东岳庙有道士十余人。
据资料介绍,东岳庙还是《福建日报》创刊主要筹办地。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挥师南下,福建解放在即。为使福州解放后省委机关报能及时出版,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张鼎丞请华东局宣传部迅速调配《福建日报》领导班子。同年7月初,正在筹建中的《福建日报》社长杨西光、总编辑何若人,率一支新闻中队随省委机关从上海出发,经江苏苏州市、浙江江山县新塘边挺进福建,驻扎在建瓯东岳庙,为即将诞生的《福建日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8月23日,这支队伍随军进驻福州,两天后《福建日报》问世。



东岳庙东侧的观音殿



东岳庙建筑工艺精巧,保存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风格
(拍摄于11月30日下午
建瓯东岳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