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胖HP
黄胖HP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762
  • 关注人气:2,4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验119(三)逃生自救演练

(2009-11-10 11:31:35)
标签:

见闻

杂谈

分类: 随感随想

体验119(三)逃生自救演练

 


    电影、电视里常看到警察在要跳楼人的下方铺上一块救生气垫,这样即便从高处跳下,此人也不至于受伤。这个救生气垫也出现在11月8日在厦门中山路步行街举行的消防减灾宣传活动中。一些市民通过消防的云梯车升空到一定的高度,然后体验着从云梯车上往救生气垫的中间跳,虽然有些人当时看了还有些脚软、头晕、害怕,但本着想活命就要往下跳,往气垫中部去跳的理念,一个个都跳下去了,结果大家都毛发无损,仅是虚惊一场。这就是逃生自救演练。
    以上一幕仅仅是一场“演练”和“体验”而已,没有救生气垫可千万不要往下跳哟!切记住“火场逃生12诀”里的第八、第十二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和“跳楼有术,虽损求生”,做到科学自救,逃生活命。
    这里涉及到逃生自救知识方面的问题。下面转发火场逃生12诀,也来做一个宣传与知识普及。博文后附《火场逃生12诀》(录自活动所发的《119攻略——防火、灭火、逃生》的小册子)

 

 

体验119(三)逃生自救演练

 

体验119(三)逃生自救演练

 

体验119(三)逃生自救演练

 

体验119(三)逃生自救演练

 

     体验119(三)逃生自救演练

 

     体验119(三)逃生自救演练

 

     体验119(三)逃生自救演练

 

     体验119(三)逃生自救演练

 

     体验119(三)逃生自救演练

                     体验火灾逃生自救的“跳楼”演练

                      (黄胖HP拍摄于11月8日下午)

  


    火场逃生12诀: 
    第一诀:逃生预演,临危不乱。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了然于胸,必要时可集中组织应急逃生预演,将会事半功倍。
    第二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下,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紧急时分能尽快逃离现场。
    第三诀:扑灭小火,争分夺秒。当发生火灾时,应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第四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逃生时要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第五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上。
    第六诀:简易防护,捂鼻匍匐。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人,可采用毛巾、口罩捂鼻,匍匐撤离的办法。
    第七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千万不要乘普通的电梯逃生。
    第八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
    第九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地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
    第十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被烟火围困暂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站在阳台、窗口等较易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耀眼的东西;在晚上,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第十一诀:火已及身,切勿奔跑。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要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就地打滚,压灭火苗;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
    第十二诀:跳楼有术,虽损求生。只有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楼层不高(一般四层以下),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采取跳楼的方法。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