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土楼王子”振成楼,我们差不多已经走到了洪坑村的村口。因为导游家住在村口的玉成楼,她带我们进楼去参观她们家的客家米酒生产过程。因为我对酒不感兴趣,所以便走马观花走过了事,大家也没有买她们家生产的米酒。在村子的中部,我也看到了挂着“客家糯米酒坊”
的广告,看样子村民酿酒已成风气。

酿客家糯米酒已成村民风气
洪坑村自13世纪(宋末元初)林姓祖先在此开基以来,已建筑了为数不少的土楼。据资料介绍,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著名土楼已在上几帖中发布,欢迎阅读指教)



洪坑村有为数众多的土楼
从村头到村口,一路走来,我们是见识了不少各式各样的土楼,只是有的还叫不上名字,有的离主村道远了些,只能模糊地看个轮廓。排列的路边的有楼名的土楼,我多数也拍下照片。在村子的中部,吸引我眼球的,还有土楼公厕和它边上的那一段残垣。外表土坯房的土楼公厕,内部却是全现代化,而且也干净整洁;其旁的残垣是土楼损毁后,因为没了屋盖,任凭风吹雨打而长年累月造成的伤痕,似乎显得有些凄凉沧桑。溪边的老榕树也经历了三百年的岁月,树冠范围很大,树荫下有村民在摆摊,游客在休息。种树的林氏先人如果有知,也会感到高兴和欣慰。村口的溪边,一部水车在吱吱呀呀地转着,仿佛在向游客诉说洪坑村这几百处的历史。洪坑村委会就坐落在村口,旁边是“溯源于湄洲屿上女神——妈祖”的天后宫。
近三个小时的走走看看,对永定土楼,对洪坑村,对客家建筑、文化和艺术有个粗浅的认识。要想进一步的了解,就非要把永定、南靖、华安等地的土楼跑个遍,它像一本很厚重的历史书,需要时间慢慢去阅读、理解和掌握。以后争取吧!两天游玩,瞎凑了几个游记小辑,浪费了各位朋友的时间,在此谨致谢意!


吸引我眼球的,还有土楼公厕和它边上的那一段残垣


百年古榕树

村口的溪边,一部水车在吱吱呀呀地转着


洪坑村的“天后宫”

洪坑村的村委会(拍摄于9月2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