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胖HP
黄胖HP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338
  • 关注人气:2,4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2008-07-07 20:56:16)
标签:

见闻

杂谈

分类: 我爱厦门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随着6月28日厦金客运码头正式搬迁到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已全部正式投入使用。此时此刻我是既激动,又有些茫然。激动的是四年多的建设总算见到成效;茫然的是一拖再拖的进度、承诺还会再次跳票吗?从四年多前邮轮码头开始动工兴建起,我就时时刻刻、倾心倾力地关注它。面对这项重大建设,这座庞然大物,我用了四年多时间、上千张照片观察并记录了它的诞生、成长直至落成和启用的过程。我想用一个系列向朋友们介绍“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的建设历程。首先声明的是,我与港口、码头、邮轮之类企业、行业毫无干系,我仅是住在它的周边,对某项重大建设颇感兴趣的一个小小老百姓而已。
    四年前东渡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大家一定记忆犹新,潮湿、杂乱加上吆喝声、鱼腥味充斥其间,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鱼市场后部靠海位置的鸡鸭批发市场和渔码头的情形,大致也是如此。所谓渔码头仅是一条长长的斜坡码头,有1千平方米面积,是渔轮卸货的专用码头,其两侧及附近的海湾内杂乱无章地泊满大小渔船。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摄于2004年7月18日    岸线施工前的东渡海边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摄于2004年10月25日   岸线开始施工


    可从四年前开始,情况有了变化,厦门市政府启动了厦门国际邮轮码头的建设工程,从东渡码头的南侧,开始向渔码头挺进,进行邮轮码头驳岸的施工。2005年9月和2006年2月分别开工建设客运大楼的桩基工程、上部主体工程。经过建设者几年的努力,一条按靠泊14万吨邮轮设计,长463米,前沿水深-12.4米的邮轮靠泊岸线,以及两座80米和两座35米长的浮码头,于2006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一座极具时代气息的乳白色现代化国际邮轮码头客运大楼也于2006年底竣工,一年半后的今天终于正式投入营运。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摄于2004年12月11日   岸线施工向南推进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摄于2005年1月1日     岸线施工向南推进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摄于2005年6月6日     岸线施工向南推进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摄于2005年9月8日     客运大楼开工仪式、邮轮靠泊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摄于2006年2月21日    客运大楼桩基施工、旧厂房拆迁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摄于2006年4月29日    客运大楼钢筋混凝土楼面施工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摄于2006年6月26日    客运大楼钢结构施工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摄于2006年8月22日    客运大楼屋面板施工 

 

从渔码头到邮轮码头(一)四年建设

         
             摄于2006年12月31日   客运大楼竣工仪式

 

    邮轮码头及客运大楼占地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客运大楼是国际邮轮中心项目的重要配套设施和标志性建筑,是旅客进出境查验、候船、休闲等综合性大楼,总建筑面积约为8.1万平方米。客运大楼按一级国际客运站标准设计,年吞吐150万人次、高峰集中旅客到达量3000人。除满足国际大型邮轮靠泊需要外,担负“小三通”任务的厦金航线客运,也在此营运。
     厦门国际邮轮码头原名“厦门国际旅游客运码头”,去年已更名为“厦门国际邮轮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