筼筜,竹字当头,顾名思义,一定与竹子有关。站在筼筜湖畔,你自然就会联想到长在湖边的大竹子。去年的10月29日我在银发博客上发表一篇博文,题为《筼筜竹》以回应“老区人”博友在回帖中谈及的上述有关“筼筜”、“竹子”等问题。的确,“筼筜”就是一种竹子的名字。专家终于找到了“筼筜竹”,它是一种有着粉白竹节的大竹子,名叫粉单竹,径粗节长,大竹身高可达7米以上,十分醒目。专家认为,“筼筜”作为一种竹子,曾存在于筼筜港,筼筜港因筼筜竹而得名,而筼筜湖又因筼筜港而得名。

专家认定粉单竹就是筼筜竹
厦门地区有这种大型丛生竹类,常见于江河湖畔、房前屋后,我在植物园见过。前几天我们去天竺山森林公园活动,在山上也见到不少这种竹子,一丛一丛,颜色翠绿,相当好看。因为筼筜竹姿态优美,现已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的布置。
天竺山的竹子
目前,筼筜湖畔并无筼筜竹,也很少种植竹子。如果能在一些合适的湖边水岸,种上大片筼筜竹,那筼筜湖便名符其实了。这样,把“筼筜灯火”权当成“筼筜渔火”的现代版,也许还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桂林的漓江,不正是因为那美丽的山水和婀娜多姿的凤尾竹,给游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情趣。《易经·系辞》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漓江秀竹,亦道亦器,尽善尽美,让人赏心悦目,令人醺然陶醉。我想,如果有朝一日,筼筜湖畔也植满筼筜竹,其挺拔、脱俗的身影,能增添一份诗情画意,筼筜秀竹难道还会逊于漓江秀竹吗?
桂林漓江两岸美丽的竹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