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人眼中的白鹭

(2008-03-08 22:37:27)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感随想
诗人眼中的白鹭


   
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披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千百年来,古人对白鹭的赞美,早让白鹭在人们的心中充满着诗情画意。杜甫的“一行白鹭上青天”、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尤为脍炙人口。现代诗人郭沫若的《白鹭》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郭沫若《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和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们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羽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嘴,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诗人眼中的白鹭

 

诗人眼中的白鹭

 

诗人眼中的白鹭

 

诗人眼中的白鹭

 

      诗人眼中的白鹭

                        白鹭觅食时美丽的身影        

 

资料:

    杜甫《绝句》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下联赏析略)

 

    张志和《渔歌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下半部分赏析略)

 

    郭沫若的《白鹭》选自《郭沫若文集·丁东草》。《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文末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