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束水上游程上岸后,迎接我们的是一个牌匾写着“水乡侗寨”的木头寨门和侗族少女,她们对步入寨子的游客热情地递上一盅米酒,喝了这迎客的米酒后,按导游的交待游客放上五角或一元钱,便算正式进入了寨子。
这个水乡侗寨是按照侗族的传统建筑一字排开,在湖边建起的。进寨后的互动活动渐渐多了起来。在花楼的底层左厢房,十二位侗族男女围着火盆,女的一边做针线手工活,一边唱歌;男的则弹乐器、唱歌。火盆上吊挂着熏肉。整个房间被炭火熏得黑不溜秋。“花楼”中间厅堂是纺纱、织布、织锦等手工艺品生产过程的演示。右厢房是待嫁侗族少女的闺房。闺房外放着一个手推磨,游客们纷纷上场试试,总推拉不了,真不知是人推磨?还是磨推人?
侗族男女围着火盆做手工活、弹琴、唱歌
手工织布表演
待嫁侗族少女的闺房
是人推磨?还是磨推人?
在绣球楼下游客们可以对山歌,接绣球。在一个上六角、下四方的五层木亭里,游客们与侗族少男少女手拉手,转圈圈跳起了舞。穿过“采菱桥”,游客可以观赏、购买少数民族妇女的手工织物等。最后在参观图腾柱、风雨桥等别具风格的建筑之后,我们离开了这仙境“桃园”中纯纯正正的一个极富少数民族色彩的水乡侗寨。
游客们与侗族少男少女手拉手,转圈圈跳起了舞
谁接到绣球?
穿过“采菱桥”,游客可以观赏、购买少数民族妇女的手工织物
风雨桥
三个少数民族图腾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