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五日行程的第一天是4日晚八点半的CN3244航班离厦,9:50抵桂林两江机场,11:00入住桂林金嗓子大酒店而告结束。所庆幸的是下蹋的“金嗓子大酒店”就位于桂林七星公园的斜对面,为我搜索“七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桂林七星公园在我三月份的旅游中是列为合同必游景点,有游览过。不过事后我发现,我们的游程只涉足其三分之一。此次桂林之行,正好给我一次彻底游遍的机会,搜索“七星”就是这个意思,把整个公园走个透透。
从金嗓子大酒店门口看七星山日出
七星公园栖霞大门
我的搜索“七星”分两次进行。1月5日清晨,七点半就和当地的大爷、大妈的锻炼队伍一道“混”进了公园(游客门票每人35元)。搜索的重点以七星公园的普陀山为主,这是我上次旅游没有到过的。
普陀山是七星公园的主山,以岩洞、亭阁著称。普陀山由天枢、天璇、天矾、天权四峰组成。山门两侧书有一副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门内护碑亭里伫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逍遥楼”,是唐代颜真卿的手笔。从山门拾级而上,
林静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 飞檐门拱, 琉璃朱饰,
素负盛名。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
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七星岩溶洞是普陀山上十个溶洞中最负盛名的溶洞,入内游览门票30元。我两次旅游均未进入。
“逍遥楼”三字是唐代颜真卿的手笔

普陀精舍
南北对穿的普陀岩洞
在普陀精舍北侧,
有普陀岩洞。此洞南北对穿, 高敞通透, 形如三角卷蓬。地面为斜坡,
有25级石阶, 分3级坡降,
中设花圃。如果从普陀精舍右侧继续登山,则有为抗日捐躯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以及山顶的摘星亭,摘星亭是七星山七座山峰唯一的高亭,
立于亭上,
可以远眺观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继续往上攀登了。普陀岩崖壁前的天然石屏以及“超尘净境”山门、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莱等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
形成封而不闭的多变格局, 登楼观赏, 城市风光、山林奇趣,
各呈勃勃生机。
普陀山西麓有始建于唐的栖霞古寺,该寺是西南佛教名刹。抗战期间,兵火蹂蹴,主殿废为丘墟。2002年9月28日重建落成。体建筑采用造型典雅,斗拱宏大,出檐深远的盛唐风格。设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寺前广场塑临济法派栖霞第一代开山祖师浑融大和尚像,彰显佛教“庄严国土,立乐有情”的精神。
8日(初一)栖霞寺烧香拜佛的人们
栖霞第一代开山祖师浑融大和尚像
第二次搜索是在8日的清晨,我起得更早,6:45便复制上次模式,大摇大摆地进入七星公园。穿过"华夏之光"广场,到达骆驼山下,天还没有大亮呢!此趟搜索的重点是桂海碑林,这也是我上次旅游没有到过的。桂海碑林,煌煌大观的摩崖石刻,以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令人叹为观止,有“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的说法,桂海碑林2002年已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七星公园月牙山南麓,
由龙隐洞、龙隐岩两处石刻组成。此处“壁无完石”,
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余方,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件、民族关系等。形式有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象等。书体楷、草、隶、篆俱全,为古代书法艺术之林。桂林石刻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低于元、繁荣于明清。从唐至清,石刻延绵不断,延续时间之长久,形制巨大。桂林碑林收集历代众多名人佳作,全国罕见,尤其以宋代摩崖石刻的数量和质量为国内首屈一指。
碑林的碑刻与龙隐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