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晴川阁下,我还发现了两块界碑背靠背,一块写着“鄂汉江右
0”,一块写着“鄂江左
0”,壁上写着“长江沿江堤,汉江沿江堤,分界点”。这就是江堤界碑,责任明确,右为汉江堤,左为长江堤。武汉是由长江、汉江和众多湖泊及山体共同组成的“滨水环湖”城市,以水为灵,以堤为命。水是武汉城市的命脉,失去它,武汉就会变为一具没有生命力的骨架。汉口沿江地带一直是个兼具交通、商贸、办公、娱乐等功能的城市中心繁华地段,没有江堤的保障,城市中心繁华地段就失去生命,连骨架也不复存在。不管是汉江江堤,还是长江江堤,对武汉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牢固的百里江堤就没有武汉的安全,更没有美丽的江滩。


武汉依江而立、依江而兴、滨江而荣。过去,武汉江堤大多为砂基堤防,每遇洪水长时间浸泡,便险情频发,只能靠人海战术死保死守,防汛时总是惊险万分。1998年以来,国家投入巨资对湖北长江干堤进行全面整治。经过十年建设,如今的湖北长江堤防,不仅完全改变了过去矮小单薄的旧貌,更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实现了堤防险情实时监控。在“人水和谐”理念下筑起的这条蜿蜒千里的“水上长城”,已成为沿江群众心里的一座丰碑。
不过,有的界并非一定有碑。在船游三峡时,听导游说,在川鄂交界的碚石和万流两个小镇之间,有一条叫鳊鱼溪的小河注入长江,这就是川鄂两省的界河。一块光滑的河边岩壁上刻有
“楚蜀鸿沟”四个大字。字迹苍劲古朴,是川鄂分界的历史见证。郭沫若在《过巫峡》诗中写的
“群壑奔荆楚,一溪定界边。船头已入鄂,船尾尚留川”,就是描绘此处的情状。我在网上找到了此地照片。不过,现在已时过境迁,重庆成立直辖市后,川应改为渝,鳊鱼溪是渝鄂界河。此外,三峡建成,水位已在海拔156米,“楚蜀鸿沟”连同石壁或许早已沉入江底,永远无法看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