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公园所在的场地原是海。1970年7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筼筜港开始围垦,在港湾口部筑起1700米长的堤坝围堵(即西堤),港湾变成了内湖,即现在的筼筜湖。在西堤筑成之后的岁月里,又继续地、逐步地向西海域填海造地,于是成就了现在建设海湾公园的这片场地。
厦门西堤、筼筜湖风光
因为是填海而成,此地本来就无山。本文所称之为海湾公园的“山”,是针对海平面和海拔只几米的滨海地段而言。厦门鼓浪屿日光岩海拔仅90多米,岛内最高峰云顶岩海拔也才337.6米。
海湾公园的“山”是人工堆筑而成,高度估计仅10多米,是几个象馒头一样的小山包。设计者的意图是将公园南北两侧地形局部抬高,与大海的尺度和气势相一致,塑造大地雕塑般的地形,形成公园北端的由螺旋地形构成的天园和公园南端的由方锥地形构成的地园。天园与地园成为全园南北两处制高点,可供游人登高鸟瞰。柔和与强硬的两种地形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南、北园两“山”,不种树,只长草,山顶是个小平台,游人登高可饱览四周的美景,同时,这里也是拍摄影像的好地方。
远眺海湾公园南端的“山”(地园)
海湾公园南端的“山”(地园)近景
海湾公园北端的“山”(天园)
海湾公园的东北侧倒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山,那就是狐尾山。从海湾公园北口出,穿过滨北立交桥下,走不到5分钟,就到狐尾山公园位于滨北东渡的西门。狐尾山公园现已辟为气象主题公园,站在狐尾山观景平台或登上“海上明珠”塔,可鸟瞰筼筜湖、白鹭洲景区和厦门市区的景观。
海湾公园东北角的狐尾山公园
狐尾山公园西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