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景山芍药花开,细数殿春之花情趣


标签:
北京景山公园芍药药用价值 |
分类: 旅游观光 |

北京景山芍药花开,风情绝不逊于牡丹,一样的风韵卓著,一样的妩媚娇柔,一样的雍容高雅。
暮春初夏,芍药花开,名花荟萃,山前山后,一片花海,将夏初的落寞园林,染点得十分绚烂壮观。
芍药,原产我国北部,实为山坡草地的野生花卉。如今,在我国北方仍可寻觅到它的野生“后代子孙”。
芍药,花可观赏,根可入药,故而深受人类的青睐,其繁衍的品种无数,景山公园栽培的品种就有200种之多。
民间自古永流传:于《群芳谱》中:“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芍药,花朵硕大,富丽堂皇,妩媚娇柔,与牡丹媲美,可谓“一花之下,万花之上。”
原本万花无尊卑,世间之所以推崇花王与花相,除牡丹与芍药的观赏价值之外,大抵就是二者极高的药用价值了。历经几千年的文明史,无论何物,久负盛名,必有其不同凡响之处,一切赞美之词,似乎都已多余。
中国古代,称赞女子之美,常借“立如芍药,坐如牡丹”一语喻之。男女交好,也常以芍药相赠,以示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芍药又被称做“将离草”。
芍药之花语,蕴藏着羞涩,寓意着思念,有道是:“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有所钟。”
由此可见一斑,赋予芍药的称谓,赞美芍药的花语,措辞之美,用情之深,其中蕴含的多情与浪漫,均已达到极致。
故称芍药为:“美丽的天使,富贵的象征,爱情的信物”,一点儿都不为过。
下列有关芍药的传说,虽属虚构,但却是一部美丽的传奇。
相传东汉神医华佗,曾将一颗芍药种在药园屋前,但经研究其叶、茎、花的药理,决定不能入药。
某日深夜,华佗正挑灯夜读,忽闻屋外传来女子的哭泣声,华佗举头窗外,发现朦胧月色中伫立一位掩面啼哭的美貌女子。华佗疑惑不解,推门而出,却不见了美人的踪影,定睛一看,那株芍药就是女子立脚之处。
难道这芍药就是刚才的女子?华佗甚是惊诧,再看看那芍药花,摇头叹道:“全身上下无奇处,怎能让你入药册?”转身回屋。
谁知华佗刚刚落座,啼哭声又飘然而至,再去观望,还是那棵芍药花。如此多次反复,蹊跷无比,于是便将此事与妻子相告。
妻子道:“药园的一草一木,你都用来入药,救人无数,唯独冷落了芍药,想必它是委屈了。”
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持续用药无果,便瞒着丈夫,挖了芍药的根煎水喝。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又服二日,腹疾痊愈。华佗得知,恍然大悟,原来不起眼的芍药,其根竟是治病的良药。
华佗后来还发现,芍药分赤白两种。白芍养血平肝,长于敛阴;赤芍凉血活血,长于散瘀。总之,两者同出一族,药性却大相径庭。
春暮夏初,殿春之花——芍药,花开似锦,景山脚下姹紫嫣红一片。芍药花,绚丽多彩,阿娜多情,花中魁首,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