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园赏梅,情趣出自然风光


标签:
北京北京植物园梅花梅花文化馆松竹梅 |
分类: 摄影欣赏 |
北京植物园赏梅,情趣出自然风光

梅花,位居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首。她香幽色雅,韵胜格高,铁骨冰心,凌寒留香,俏不争春,清幽淡远的高尚品格,成为文学和艺术作品讴歌的永恒主题。
中华民族的梅文化源远流长。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国民独特的精神神韵、审美情趣和和生活习俗。自古以来,骚人墨客惯于托物言志、寄景抒怀,高洁的梅花便成为文人寄物言情的最佳载体。
如今,梅花依然是中华民族的魂魄和精神之象征。爱梅、赏梅、颂梅,已成为雅俗共赏的民间习俗。不过,墨客文人观赏梅花相当考究,称赏梅为“探梅”,且极为注重赏梅的意境,习惯于雪中、月下、水边、竹外等环境赏梅韵、品梅香,以此吟诗、作画寄情抒怀,载入史册的诗词、歌赋、画卷不胜枚举。草根百姓观赏梅花,自然不会有那多闲情逸致,但将梅花推崇为“五福”之花,早已是约定俗成。
初春赏梅,于北京有几多去处。其中,北京植物园值得一去,那里的梅园地处西城香山脚下的樱桃沟里。梅园三面环山,依山傍水,南阳北阴,空气湿润,气温略低于北京城区。独特的山谷小气候,十分适宜梅花的栽培和生长,且梅花初花期较城区后延。每当中山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梅花凋零殆尽之日,即是樱桃沟里的梅花盛开之时。陌上花开,潺潺溪水,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足以令爱梅者痴迷心醉。
“石畔长来枝易老,竹间瘦得萼全清。”
植物园的梅园,因地制宜,顺着山势,沿着河畔,栽植了20余种梅花。时逢春暖花开,园区一派生机盎然,野草丛生,苍松翠柏,河畔怪石,碧水长流。一经踏入梅园,一派原生态的的梅园新春尽收眼底,虽为人造,宛如天开,不曾显露半点儿刀斧之痕,亲近自然的浪漫情怀油然而生。
木制栈桥一直通往梅林深处,顺着阶梯步步攀升,深入山谷,曲径通幽。甬道两旁盛开的梅花无数,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白的如雪,一路缓缓步履,赏梅花,嗅梅香,心情格外爽。
沿途栽植的梅花以“丰后梅”品种为多。此种梅花,着花十分密集,丰满雍容高雅,只可叹,其盛花期已过,只盼明年春色倍还人吧。
一年一度春满园,花开花落终有期,赏花观景需应时。
梅园里,晚花的“美人梅”正处盛花期,此品种梅花由外国引进,系园艺杂交品种。美人梅集父、母本“紫叶李”和“宫粉梅”的美丽于一身,花色紫红,晶莹艳丽,芳香袭人,花期延时,是绽放在春天里的最后一色梅花。其花心伴有不规则的碎瓣,婆娑多姿,多重花瓣,层层疏叠,瓣边起伏,错落有致,花型似蝶,花梗修长,似樱垂落,故有“垂丝美人”之称。细细观赏美人梅,犹如一只只花蝴蝶,活灵活现,翩翩起舞。
一路风景独好,漫步于通幽小路,意外发现一处 “梅花文化馆”,独居于梅林深处。这是一处古典的中式建筑,木制大门镂空设计,白墙、黛瓦、梅花窗。传统的中式房舍深嵌长廊之后,廊前铺设着高高的大理石台阶,屏门、木柱、雕窗,一派古香古色。

院落里栽植着几色精心修剪的珍品梅花,一株垂枝红梅开得正盛,婆娑洒落着花枝,靓丽得如同天仙下凡。一株绿萼梅花遥相呼应,挺拔招展着花枝,冷峻得宛如谦谦君子。院中所植梅花,精心挑选,点到为止,恰到好处。栽植于园中的松树犹如一株阿娜的盆景,四周围墙翠竹环绕,营造出“松、竹、梅”岁寒三友赏梅意境。

小小庭院,梅韵风景,独具匠心。
“松、竹、梅”和植,融为一景,意味深长,韵味无穷,将中华民族的梅文化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地一游,无需再去寻梅花。
前一篇:最美人间四月天,郁金香开中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