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父母何其多,孝顺儿女谁见了?


标签:
养老靠自己杂谈it |
分类: 评论杂谈 |

痴情父母何其多,孝顺儿女谁见了?
儿子一心惦记着老人的家产,却从不过问老妈的需求。T同学早有来海南观光的愿望,苦于年迈无人陪同,一直未能成行。今年春节,儿子一家三口来三亚度假,机会难得,如果顺便也带上老妈出游,一家老少三代共休闲,其乐融融,岂不是更美好?谁知,儿子却借口称道:
“你跟我们去不方便,还是等着跟你的同学一起再去吧。”
一句话,将老妈拒之千里,令其孤苦伶仃在家中过年。
不孝儿子,养有何用?母亲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可曾说过何时“不方便”的话?如今,老妈年逾古稀,只是想搭个顺风车出去转转而已,竟被儿子一口回绝。
往日里,T同学对儿子娇惯成性,两个儿子都已结婚生子,但谁也不肯分出去单过。一年365天,各自天天带着老婆、孩子来老妈家蹭吃喝。T同学的家,简直就是一个集体大食堂,一天三餐流水席,晚饭过后,儿子才各回各家。八口人之家的伙食开销,可想而知,但两个儿子分文不掏。采买做饭,里里外外,家务繁重不堪,年迈父母有心无力,万般无奈,T同学请来自己妹妹帮忙做活。
前几年,探亲回归故里,有机会与T同学相见。从医多年的她,一身装扮,依旧灰不溜秋,与乡间农妇无异,显得格外寒酸与邋遢。出于当年高中三年同窗之情,我直言相劝:
“人老了,穿漂亮点儿,越老越要打扮,钱省下了,一分也带不走。多长几个心眼儿,积蓄点保命钱,给自己留条后路。自古以来,百日床前无孝子,一旦那天来临,手里有钱好办事。能用钱摆平的事,绝不求人,也不麻烦子女,孩子们即便有孝心,也无那份儿闲时间。”T同学对我的苦口婆心,不屑于顾,笑嘻嘻地反驳道:
“每月我们老俩的工资,全给孩子们花光,我没有积蓄,也不存钱。就不信了,我现在养着他们,将来他们能不养我吗?”
T同学谈笑风生,自信满满,面对她灿烂的笑容,我无言以对,点到为止吧。彼此生活理念不同,实难沟通,也无需再去争辩。
时值暮年,人生要看透,也不枉风风雨几十年。人性善恶两面,子女也不例外,儿女为父母亲生,儿媳女婿则不然。子女成家,离心力逐渐增大,父母所想并非子女所愿。明智父母,会将子女彻底放飞,绝不与子女一个锅里抡马勺。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时间一长,家庭矛盾难免。
生活中,持有T同学观念的人,屡见不鲜。大学的一位女同学丧偶后,将自己的房产变卖,所得款项全部予子女平分。当提行李去大儿子家寄宿时,儿媳妇甩出这样一句透心凉的话:
“我不希望你闯入我们的二人世界。”
热脸去贴冷屁股,心里该是啥滋味?人老了,配偶中总一个先逝去,即使剩下一人,也要活得有志气,抗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隔行不隔理,人生亦如此,上赶门绝对不是好买卖。
本世纪初,我曾受聘于一所私立中学,结识了两位丧偶女教师,在处理与子女关系的思维方式上,与T同学如出一辙。一位是将自己工资卡交到儿子手里,自动放弃支配退休金的权利。当我质疑她为何如此?回答令我啼笑皆非:
“到银行提钱,我自己不会操作。”
纯属托词,听听而已,无人将此话当真。一生从教,活到如此下作,也够可悲的。
另一位悄悄告诉我:
“不怕你笑话,我手里连一万元的积蓄都没有,工资全用来资助子女和孙辈,指望将来他们能想着我。”
人生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若将其寄托在他人身上,注定人生是一场悲剧。但愿两位姊妹的人生结局,不是懊悔和凄凉。
时值暮年,要活有底气,要活有志气,无论对任何人,绝不卑躬屈膝。守住自己的钱,留住自己的窝,不到咽气绝不分财产,以防遭遇不测和另生事端。时代不同了,养儿防老已成过去时。养儿是义务,养老靠自己,莫把“常回家看看”当期盼,晚辈来了欢迎,走了不送。将“孝顺父母”诉之法律,已失去母慈子孝的真谛,千万别把一厢情愿当真理。
但愿我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们,能从T同学等几位老者的经历中,汲取深刻教训。我的生活我做主,自立自强,善待自己,走好最后一段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