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琼花开,一树奇花千古谜


标签:
北京北海公园琼花聚八仙杂谈 |
分类: 旅游观光 |

北京北海公园东门附近的湖畔北侧,栽植着两株“琼花”树。暮春时节,琼花绽放,满树繁花,银装素裹,犹如北国初冬陌上的雪淞风景,白雾皑皑,场景甚是绮丽壮观。
“琼花”,中国独有的古老“仙花”,芳香馥郁,香飘久远。伞状花絮硕大如盘,花盘中部高高隆起,花径足有10cm。花盘之大,花型之奇,花姿之美,踏遍大江南北,天下难觅。
时逢北海琼花开,雪白的花盘高高擎起,均匀点缀着树冠碧绿的枝头。花序周围均匀分布着8朵不孕花。之寸之地,似八仙聚拢圆桌,品茗畅谈天下,古人誉此花为“聚八仙”,着实妙不可言。不孕花的花径约4厘米,五个花瓣错落翘起,形若一只只雪白蝴蝶,微微抖动蝶衣,蹁跹起舞。花盘中部的两性小花,晶莹剔透,小巧玲珑,花径最多3毫米,精美得令人怦然心动。黄色花蕊如珍珠般点缀于硕大的花盘上,泛起一层朦朦胧胧的金黄色迷雾。花韵之奇特,风情之优雅,令人叹为观止。
“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月破香葩”。
北宋名将韩琦赞美琼花的诗句,可谓是绝妙之笔。
微风吹拂,轻轻摇曳,宛若蝴蝶戏珠;又似八仙起舞,仙姿卓越,引人入胜。古人为琼花又冠名“蝴蝶花”、“聚八仙”,活灵活现,真是恰到好处。
伫立北海湖畔,眼观天下奇葩,陶醉神往无限。大自然鬼斧神工,竟能镌刻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尤物来人间?那一支支嵌满“仙花”的枝条,摇曳在湖光潋滟的北海湖畔,亲吻着湖边金色的琉璃瓦,那动人的风情,堪称京城春色一绝。历经磨难的千古名花,古香古色的皇家园林,彼此相遇相知相聚,勾画出暮春时节北海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于北海欣赏琼花之美,别有风味,别有风情,别是一番滋味。
北海栽植的两株“琼花”,应属于文字记载中的扬州“聚八仙”,这是如今全北京城的唯一。其它园林栽植的“琼花”,均系山野自生的同科同属植物——“天目琼花”,无论花型、叶片、秋果,都有极大差异。这就如同初春的桃花,“山桃”花再美,也难敌“洒金碧桃”花之雍容和绚丽。
据史记载,琼花为唐人所植,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史。真正的琼花,在世界上仅仅存活过一株,曾生长在扬州“琼花观”后的土庙前。
传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就是为到扬州观赏琼花。历史无情,隋炀帝赏花未成,却招致隋朝灭亡,故而民间有“赏琼花乐尽隋终”之说。
琼花声名鹊起,源于北宋初年。
欧阳修在扬州任太守时,对琼花喜爱有加,特意在琼花旁边筑建“无双亭”,并欣然命笔为之题字,以赞赏琼花之美,为盖世无双之花。
同期宋将韩琦也有《琼花》诗云: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比琼瑶贵。中含散水芳,外围蝴蝶戏。”
北宋诗人徐积也曾著有《琼花歌》,不惜用近七百字篇幅描述琼花之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实属罕见。由此可见一斑,宋代对琼花的赞美和推崇,已是心机费尽,达到历史之巅。
琼花,风姿淡雅,风韵独特,但命运多舛,几经摧残,屡遭磨难,遭遇了其它任何花卉都不曾有过的悲欢离合。
北宋仁宗皇帝,于庆历年间,曾将这株琼花由扬州“琼花观”移植开封御花园,但次年枯萎,又不得不将其送还扬州。
南宋孝宗皇帝,于淳熙年间,又将此琼花移栽杭州皇官禁苑之中,结果顷刻憔悴无花,只好又将其载还扬州。
金兵南下入侵,扬州琼花又成为战乱被掳之物,大棵树竟然被连根拔起,齐土铲平。谁知,时逢一年,原地又生新芽,日渐复苏,恢复原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宋朝灭亡的元代初年,这株琼花竟然突然枯竭。自此,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真正琼花,香销玉殒,成为“绝世之珍”。
20年后,有位道土以“聚八仙”补种于琼花观中的原花旧址,人们便将这株“聚八仙”认作为“琼花”,李代桃僵,迄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此后的文人墨客,无论再怎样吟咏琼花之美,也只是闻其名,而不见其真容。后经兵灾战乱,聚八仙也随之消声遗迹,自此扬州琼花观,名存实亡。
琼花,虽独具风韵,但因历史上几经摧残,又曾几番消声遗迹,芳踪难觅,使得世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而被冷落遗忘于名花之后。
如今,在北京北海公园,能视得两株“聚八仙”琼花者,寥寥无几。更有甚者,因闻其花名为“琼花”,误以为“穷”字不吉利,而拒绝与之合影留念。路遇此景此情,令人真是啼笑皆非。
新中国成立后,园林工人踏遍山林乡野,寻宝觅珍,终于在蜀岗重新发现“聚八仙”,并移栽湖园,精心培植。中国最独特的“仙花”,终于重放异彩,但也不再是历史上真正的琼花。
琼花究竟为何物?远在宋朝已是扑朔迷离。一树奇花千古谜,恐怕今后也难有破解之日。
扬州“聚八仙”,集琼花之美问世于中华大地。她不以花色鲜艳迷人,不以花香浓郁醉人,而是以超然的淡雅、卓越的风姿屹立于百花丛林,给姹紫嫣红的春天带来一道清丽素雅的风景;而当秋风瑟瑟万木凋零之际,华丽转身,果赤如丹,又给落寞的深秋染点了一抹绚丽浪漫的风情。
多舛的命运,浪漫的传奇,独特的花韵,令人对琼花格外敬仰和青睐。世人永远会记得,上天曾赐予华夏大地一支绝世奇珍,那就是天下奇葩——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