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山那水那女孩儿


标签:
尘封往事岁月蹉跎蝶恋花杂谈 |
分类: 蹉跎岁月 |
当年那山那水那女孩儿
沟壑崇峦飞彩虹,雨后斜阳,鸟语鹃啼浪。花落蝶飞风桦响,溪泉幽谷潺流唱。
昔日连枷隔世望,世外桃源,莫笑灯油晃。赤脚褴衫眸子亮,桃腮杏眼来何降?
数载别离还塞北,依旧河山,未见农夫累。沟坳当年尝野味,映山杏雨漂如被。
林曲风谣离客醉,山涧溪流,多少村姑泪?把酒苍天弯月媚,颠簸千里寻山妹。
人生如戏,岁月如歌。
历史长河川流不息,冲刷着脑海里往事的记忆,日月蹉跎,许多故事渐渐淡去,唯独触及灵魂的往事愈来愈加清晰。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曾到塞外深山劳动锻炼一年光景。那里地处燕山余脉,人烟稀少,沟里只有几户人家,交通格外闭塞,只一条15华里的羊肠小道通往公社驻地。秋收谷场上使用的工具,竟然是唐代诗词中记述“一日连枷响到明”中农具——“连枷”,其生产的落后状况可想而知。目不识丁的农民比比皆是,女孩儿读书识字简直成为遥不可及之事。
但,那里却山清水秀,远离政治风暴,农民淳朴善良,那是一处恍如隔世的塞外桃源。
春天,映山红、杏花、山桃花竞相绽放,漫山遍野花红如海。杜鹃啼血声声咽,传至沟外久远久远......。山涧小溪哗哗流淌,清澈见底。曲径通幽的桦林深处,传来的风声沙沙作响。
雨后斜阳,天空腾架一道横跨两座巅峰的彩虹,红橙黄绿蓝靛紫,犹如舞女持彩练当空舞。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远处不时传来农妇一声声对孩子的呼唤。老羊倌儿身背夕阳,一路吆喝,一路歌唱,从山那边驱赶着羊群姗姗归来,羊儿归圈,“咩咩咩......”的叫声不绝。一阵天籁交响之曲,由近及远,此起彼伏,令人如醉如痴。如诗如画的秀丽风光,远离尘世的田园风景,多少年来在我脑海里荡漾如初。
民间成传说,高山出俊鸟。
小八沟土生土长的女孩儿,模样多数十分端庄秀丽,尽管衣衫褴褛,但却杏面桃腮,眉清目秀,也许,就应验了这个美丽的传说。
当年,房东有个漂亮的女儿,名唤小枝。那女孩虽然不识字,但却天生丽质,温文尔雅。在我前途未卜的烦闷日月,是这个漂亮的女孩儿时时陪伴于我左右。她曾默默无语地给我送来大把大把的山杏花,令深陷极度彷徨的我,好生感动。小枝讲述给我大山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是那么情深意切、娓娓动听。她还陪伴我登山远望,跨过一山又一山,爬过一岭又一岭,山外有山,重峦叠嶂。这女孩儿,陪伴我采摘山菜和野果,教会我如何去刮桦树皮引火烧饭,又不厌其烦地教会我如何去辨认蕨菜、野鸡膀、蘑菇、马粪包、杏核和榛子等等。
如今细细回想,当年曾经采来的野果“托盘”,形似草莓,红红的,酸酸的,甜甜的,至今那味道都没齿不忘。那是一段,终生难以忘却的患难友情,终生回味悠长的人生美味。
三十年后我故地重游,日月如初,山河依旧。但树更高,草更茂,人烟更稀少,显得格外冷落萧条。
改革开放,改变了农民灯光如豆的生活,年轻人已逃离大山,迁居沟壑之外,开始了农民生活的新纪元……。
当年的朋友小枝,如今却不知去了何方?这一直令我牵挂于心怀。
衷心祝愿昔日的闺蜜小枝,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