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学校园师德之魂关爱学生杂谈 |
分类: 教育述评 |

关爱学生为师德之魂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塑造人类灵魂,输送合格人才。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终生奉献,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姜老师是我高中时的同窗好友,在家乡古城的一所中学任初中语文教员,兼任班主任工作,在当地颇有一番名气。她不仅语文课讲得生动活泼,年年中考语文成绩平均分名列市区前茅,而且与学生关系十分密切,人气极高。姜老师还是一位古道热肠之人,极富同情心,尤其同情和关爱那些穷困学生,每年花费在学生身上的钱财不计其数。每逢回归故里,老同学常常讲述起她的许多动人故事。其中发生在上世纪的90年代的一件事,最是令人感动。
那时,姜老师班上有一位男孩儿刘林,母亲早年过世,父亲常年忙于生计,经营牛羊肉生意,早出晚归,对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无暇顾及。孩子过早失去母爱,常常性情古怪,心理扭曲。刘林也不例外,典型的桀骜不驯,贪玩厌学,纪律涣散,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充满不屑和敌意。班主任转化这类问题学生,谈何容易?绝非一日之功。
那年冬天,气候格外寒冷。一天夜晚,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清晨上学来的刘林,竟然还没穿上棉衣,小手和脸蛋冻得通红,口鼻青紫,哆哆嗦嗦,不停地搓手跺脚。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没妈的孩子,可怜兮兮,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当天夜里,姜老师为刘林连夜赶制一件棉袄,当缝制到最后一颗纽扣时,已是金鸡啼晓,东方发白。
那年代,北方人越冬御寒,多数人穿着的是家做的棉裤和棉袄,羽绒服为何物?并不为多数人所知。为孩子抵御风寒,午夜挑灯,飞针走线,一位母亲的舔犊之情,也不过如此而已。次日清晨,刘林同学穿上班主任老师亲手缝制的棉衣,激动无语,热泪两行。
教育,师生的互动,情感的交流,老师雪中送炭,捧来一颗火热的心,学生岂能不为老师的爱心所动?哪还会有不服从老师管教的道理?亲其师,必然信其道。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能视生如子,学生必然视师为母。
从教几十年中,姜老师就是用火一般的热情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她讲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颜悦色,慢声细语,声响如铃。姜老师对学生从来不训斥、不挖苦、不体罚,但班上的孩子个个都很听话,尤其热爱学习语文,班上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普遍优秀,能轻易摘下中考的桂冠也在情理之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的关爱和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多少年过去了,刘林子承父业,也做起了牛羊肉店铺的老板,生意做得规规矩矩,红红火火。今非昔比的刘林,一直没有忘记当年班主任老师的恩情,就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常回家看看”,时常提着最好的牛羊肉孝敬老师,但都被姜老师以忌口牛羊肉为由婉言谢绝。
聆听着同窗好友教书育人的动人故事,深受感动,也自惭形秽。我也从事中学教育多年,可谓桃李满天,但真正的得意门生不多,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何在?归根结底,缺乏姜老师那份儿对学生的真心关爱。教师的人格魅力于何处?那就是高尚的师德。何为师德之魂?那就是对学生的关爱!
http://music.sina.com.cn/shequ/player/sinablog/blogPlayer.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