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字“4”消声遗迹于生活小区

(2014-07-10 21:58:59)
标签:

阿拉伯数字

中国人的忌讳

破除迷信

潇洒人生

分类: 茶余饭后
数字“4”消声遗迹于生活小区

数字4消声遗迹于生活小区

常带三岁的孙儿在小区里玩耍,一天,路过停车场时,孩子突然询问:“为什么这里没有带4的数字呀?”听罢,倍感诧异,数字4怎么啦?对车场车位,早已熟视无睹,从未留心过地上究竟写的是那些数字。经孩子这一提醒,仔细观察停车场的车位序号,凡是尾数为4的车位序号,一概没有。譬如,有的车位竟然从“253”直接跳跃到“255”“254”的车位为何剔除?心中虽已猜出十有八九,但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却无言以对,只好敷衍是叔叔们忘记写了。于是,孙儿每天出外玩耍,第一件事情,就是填补车场上的数字空白,不厌其烦,坚持数月之久。

一个三岁顽童对数字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人心,于是我也开始注意小区里与数字有关的事情。结果发现小区里不仅没有序号尾数为4的车位,而且各单元门里的电梯没有序号为“4”和“13”的楼层,除此之外,楼前设立的信箱也没有序号尾数为4的邮箱。凡此种种迹象,令无辜的数字“4”在生活小区里消声遗迹,此景此情,着实令人困惑不解,匪夷所思。

为此,曾询问过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

“这是中国人的忌讳,你看4也好,1424也罢,都是死、死的,多不吉利呀?”

原来如此,“4”是中国人的忌讳!?自己活到这般岁数,竟然对此一无所知,实在是孤陋寡闻了。但对毫无根据的忌讳和理论,始终不肯认可与苟同,数字“4”,一个普普通通的自然数罢了,用以记录事件的多少,仅此而已,怎么可能与人的生死相关?

看来,如今人们日子好过了,讲究和迷信的事情是越来越多,举手投足,均有说道,如此这般活法,累不累呀?将一个毫不相干的数字4,与人的生死牵强地挂上钩,真是岂有此理!正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人生充满变数,随心所欲的事情不多,称心如意不过十有一二,违背意愿往往十有八九。一个人,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没有过人的本领,没有识别机遇的慧眼,无论怎样祈祷和钻营,鸿运也未必降临。

健康长寿,众望所归,但长命百岁者,能有几何?人生终有一死,从降生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一步步走向死亡。“死”,人生的终点,忌讳、恐惧、躲避,也无济于事!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无法抗拒,唯一选择,坦然面对。

阿拉伯数字原本起源于印度,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后被世人称为阿拉伯数字。古人发明数字,完全为了记事,并未对个别数字赋予特殊的意义。未见中国人在数学上的过多发明,但对数字的解读却是头头是道,什么好事成双、祸不单行、六六大顺......,诸如此类,五花八门。

汉语中“4”的读音为“si”,而英语中“4”死亡的读音相距甚远。阿拉伯数字并非起源中国,吉利与否又从何谈起?以个人所见,这完全是一种商业的恶性炒作,是房地产商为销售房屋迎合个别消费者心理的投机做法。阿拉伯数字是连续的,数字“4”“13”无法逾越,即使4层、13层楼的数字被剔除,那标号为5的楼层不就是真正的第4楼层吗?标号为16的楼层不就是真正的13楼层吗?这不是自欺穷人吗?

数字13是西方人的忌讳,传说耶稣罹难前与弟子们共进“最后一次晚餐”,参加人数为13,就是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犹太出卖了耶稣,致使耶稣遇难,而晚餐的日期又恰逢13日。从此,“13”就成了西方世界最忌讳的数字,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西方人忌讳数字“13”,历史渊源久远,爱憎分明。而位居世界东方的中国人,仅凭读音便将“4”从生活中剔除,真是荒诞可笑至极!

回归自然,恢复理性,破除迷信,摈弃传言。人生一世,原本不易,不要再为自己套枷锁,锁羁绊。好事、孬事自然到,一一坦然面对。无论何时何地,要潇潇洒洒地活,快快乐乐每一天!

数字“4”消声遗迹于生活小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