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牡丹——牡丹园里的“风铃”


标签:
北京景山公园荷包牡丹铃儿草旅游 |
分类: 摄影欣赏 |
暖风催花春来早,牡丹园里赏“风铃”。
在景山“珍稀牡丹园”西侧园区的边缘处,栽种着几排“荷包牡丹”。青翠碧绿的枝叶,簇拥着嫣红的小小“荷包”,像一只只小小毛兔顽皮戏耍,又像是一串串小小风铃随风摇动。风儿袭来,叶摇花舞,那诱人的风景,着实令人惊诧不已、赞叹不止,世间竟有如此令人心动的“尤物”!
“荷包牡丹”,又名“铃儿草”。据历史记载,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朱棣与大臣马铎就此花为题对联。朱出上联:“风吹不响铃儿草”,马对下联:“雨打无声鼓子花”,实乃天下绝对!大抵“铃儿草”之称,便由此得名。
也许,“荷包牡丹”隶属皇家花园,为花中的阳春白雪,草根百姓很少熟知。景山公园栽植“荷包牡丹”已有多年,年年花开绚烂,花期较长,横跨牡丹和芍药两花的花期总和。时至今日,在牡丹园里,极少遇到游客能正确呼出此花的称谓。要么称之倒挂金钟,要么称之小葫芦花,要么称之小铃铛花,......。每每听到这些不伦不类的称谓,先是一阵摇头,后是一阵哀叹,不由得为“荷包牡丹”深表悲哀和同情,花儿再美,花儿再奇,竟然也是无名无份,不知公园为何吝啬为之树立一个标示?
“荷包牡丹”的花韵,独特绮丽,柔长的枝条,悬挂着玲珑的花朵,铜铃一般,一串串,一排排,一片片,宛如除夕之夜窗前悬挂的小小彩灯,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好不热闹。花色艳丽娇嫩,花姿独树一帜,气鼓鼓的小小“荷包”包藏着许许多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
相传,古代有位芳龄十八的美丽姑娘“玉女”,为寄托对塞外充军未婚郎君的钟情和思念,每月绣一个荷包,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日久天长,那一串串的荷包,竟然变成了如今的荷包牡丹。
对“荷包牡丹”,我是情有独钟,年年此花盛开时节,都会专程去景山“荷包相会”。赞美她独具一格的风采,欣赏她妩媚靓丽的风情,更敬佩她淡定自若的风格:“风吹不响,雨打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