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夕阳,看人生百态


标签:
老年生活人生夕阳拾荒者养老金身外之物 |
分类: 散文纪实 |
舒莹是我的校友,退休前,她曾在某中学做生物教师。如今,她和丈夫的退休金总额每月不少于七、八千元,唯一的女儿早已出嫁,生活中也没有其它拖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称得上是个殷实之家。但舒莹的生活方式,令人实在不敢恭维,她的勤劳节俭,简直就是用个人尊严做代价。
前些年,舒莹的丈夫退休后,又在某机关谋到一份门卫的第二职业,一干就是七年。老俩口索性搬进机关的值班室,在几平米大的房间里开启了炉灶,摆放了床位,开始了寄居的生活,而将自家的房屋出租赚取租金。自己有家不回,偏要挤在一个憋死猫里,做饭、洗衣等等家务活动,统统暴露在机关院落的众目睽睽之下。这种自造寒舍、自讨苦吃、自找没趣的生活形态,着实令人不可思议。也许,这就叫做各有所爱,人各有志吧。
时逢隆冬,北风呼啸,冰天雪地。值班室里偌大的柴油机“嗡嗡嗡”地不停运转,且散发着浓烈的刺鼻气味。室内连自来水管都没有,还需到办公楼里提水回来做饭。真难以想象,两位早已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污浊、吵杂、寒冷的斗室里,是如何度过了北国漫长的冬三月。


舒莹的勤劳无人可比,值班室前前后后的土地,均被她开垦成菜地,栽植着黄瓜、豆角、茄子、辣椒、西红柿......,应有尽有。但这片土地并非个人所有,而是机关单位所在地,如此这般认真经营,并不为众人看好和羡慕,倒显得耕耘者十足的掉价和寒酸。
最令人为之难为情的是,舒莹天天到附近的学校垃圾箱里“寻宝”,什么废纸箱、易拉罐、饮料瓶、废报纸等等,样样都捡。一时间,值班室的里里外外废品堆积如山,不雅的环境招致机关工作人员的议论和反感。但舒莹却在众人面前不止一次地炫耀,每月拾捡废品可换取上千元的收入,并为此沾沾自喜。面对她那貌似缴获战利品般的兴奋和喜悦,令人不置可否。每月拿着百分之百的教师退休金,竟然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拾荒者争抢饭碗,实在有失个人体面和教师尊严。倘若正扒垃圾箱时,恰与以往的学生或家长撞个满怀,将会是何等的尴尬?
一次同学聚会,会餐后大家合影时,却找不见舒莹的踪影。原来,她是独自悄悄跑回餐厅收拾残汤剩饭,准备打包回家。同学们从此晓得了舒莹有着如此的癖好,所以,凡此后的同学聚会,无论是大家会餐,还是个人宴请,都招呼她来负责收拾打包。舒莹也毫不推辞,每次都将剩菜收拾个干干净净,甚至连价值2分钱的杏仁露空罐也不放过。此景此情,令人不由得想起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舒莹的举动,似乎比书中视财如命的葛朗台,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确实,餐桌上的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但做事总该有个尺度,超出限度的收受和“节俭”,不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是十足的贪婪和吝啬。


两年前,舒莹的丈夫因患脑血栓两次住院,身体的状况已不适于做门卫工作。单位提出重新招聘门卫,解除与舒莹丈夫的临时工合同。舒莹得知消息,大发雷霆,撒泼耍赖,大骂单位领导卸磨杀驴。有好心人规劝她,都这般岁数了,陪老伴儿回家养病要紧,反倒被她反目。道不同而不相为谋,这种为了“钱财”,连个人尊严、老伴儿性命,都置之度外的校友,没有,也罢。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夕阳西下,霞光满天,但人生苦短,今后时日不多,犹如叽里咕噜滚山坡。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吃够花,足矣!钱再多,趴在银行个人账户上的,也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而已。人生百态,夕阳漫步,已无力再为金钱奔波劳碌,更无需去做金钱的奴隶。活出一份惬意,活出一份悠闲,活出一份安详,活出一份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