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寺归来话古树


标签:
北京卧佛寺天王殿三世佛殿古树娑罗树七叶树蜡梅银杏树 |
分类: 旅游观光 |
卧佛寺归来话古树
据文献记载,北京卧佛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由于寺内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铜卧佛一尊,故俗称卧佛寺。它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清朝雍正皇帝称卧佛寺为“入山第一胜境”、“西山兰若之冠”。
周二,我重游北京植物园,步入园区尽头的卧佛寺,其内古树参天。其中,两株七叶树、一丛古蜡梅、两棵古银杏树,古老苍劲,青翠挺拔,名誉京城,甚为可观。
三世佛殿的东侧,一南一北耸立着两棵挺拔的“七叶树”,其连线之间还屹立着一棵高大的元代古柏,人们称之为“海松”。图片上的古柏遮挡住了殿前的一丛千年古梅。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于“娑罗双树”之下,故而娑罗树成为佛门“圣树”。
据说,卧佛寺三世佛殿的东西两侧,曾植有两棵巨大的古娑罗树,是唐代建寺时所植,堪称“京师七奇树”之一。据明代文献记载:“大三围,皮鳞鳞,枝搓搓,瘿累累,根转转。花九房峨峨,叶七工蓬蓬,实三楞坨坨,叩之丁丁然。周遭数百年不见日月。”遗憾的是,明代就已大三围的两棵古娑罗树,后来不幸枯死。
清代末年,寺院又在三世佛殿东侧的一南一北,种植了两株“七叶树”,以此替代当年的娑罗双树。
今日到此一游,能目睹古树七叶树的风采,且恰逢七叶树花开的好时机,真是千载难逢。七叶树花开,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备感新奇和惊喜,手持相机左拍右照,大有相见恨晚、流连忘返之感。有生之年能邂逅“圣树”花开,也算是三生有幸吧。
图片上展现的是三世佛殿前南面的一棵七叶树,苍翠挺拔,花开茂密。奇异的花絮犹如一个个玲珑宝塔镶嵌于树冠,强劲有力,斜向苍穹。仔细观望,那一串串的花絮,又酷似一支支烛台高悬蓝天。七叶树花开,景致十分绮丽壮观。
北面的一棵七叶树植于殿宇通道之间,树形开阔,树姿优美,花满枝头。蜿蜒的枝条已经伸展到庙宇的廊檐之下,与灰瓦、画梁、朱墙等古老建筑融为一体,竟显古寺殿宇的古朴和凝重。
七叶树的叶片呈现手掌型,七指分开,如同一只只佛手托起一座座玲珑宝塔,令人立即联想起《西游记》中托塔天王的形象。
七叶树的小小花瓣,极为精美俏丽,花茎不过几个毫米,淡淡的白色花瓣上泛起微微的黄韵;四片精巧的花瓣平展着,橘红色的七个花蕊凸现而出,吐露着浓郁的芬芳;花梗上的白色毛须探出花朵之外,毛茸茸地布满整个花絮。隔远望去,一串串花絮朦朦胧胧,白中泛紫、紫中泛黄,活像披挂了一层薄薄的迷雾和轻纱,充斥着十足的玄妙和神秘。
娑罗树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在我国北方地区难以成活。为象征释迦牟尼圆寂于娑罗树下,卧佛寺早年的“娑罗树”,究竟是否真的由印度移植而来,佛教界和植物学界一直有所争论。不管怎样,今日耸立在卧佛寺内两株高大的古老七叶树,也是京城的一大奇异景观。来卧佛寺游览,能巧遇七叶树开花,大饱眼福“圣树”的风采,真是不虚此行!
天王殿前,有一丛古蜡梅。传说这株蜡梅植于唐代贞观年间,历史上曾经一度枯萎,而后又重发新芽,变得越发枝繁叶茂起来,所以人们又称之为“二度梅”,此树堪称京城蜡梅之冠。这一千年古腊梅,悠悠的树龄,传奇的经历,特殊的栽植环境,令我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据寺院介绍,近几年,这株千年古蜡梅年年开花,着花茂密,芳香四溢。每年早春时节,蜡梅花开,都会吸引诸多的蜡梅爱好者和摄影者前来观赏和拍照。
适逢五月下旬,宛如一串串铜铃般的金色蜡梅花早已是昨日黄花。今日,代之而起的是一串串椭球形的梅子,翠绿莹莹,子实饱满。
一丛千年古蜡梅,历经悠悠岁月,枯木逢春,梅开二度,在植物界实属一大奇迹,也是天下的一大奇观。
菩提榕,佛门圣树,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寒冷地区难于存活,故而我国北方一些寺院选用珍稀名贵的银杏树替代菩提榕,因此那里有寺院,必有银杏树的踪影。银杏树寿命极长,如同菩提榕一样高大美观,有“活化石”之美誉。郭沫若曾在散文中赞誉银杏树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有生命的纪念塔”。
卧佛寺三世佛殿的东西两侧,各自高高耸立着一棵巨大的古老银杏树,树龄均在800年以上,是北京地区寺庙中著名的古银杏树之一。
东边的一棵古银杏树,树冠高达25米,主干周长达3.8米,枝干挺拔苍劲,寺内已使用高高的铁架辅助撑起树干。此景此情收入眼底,到底心中此时是敬畏、担忧、惊喜、欣赏?五味杂陈,真是难以说得清。
西边的一棵银杏树也是高高耸入云端,主干周长达3.5米,长势十分茂盛。
东西两棵银杏树的主干,周围都生长着许多拔地而起的小枝干,有的小枝干已生成茂密的大树,枝叶繁茂,郁郁葱葱。目睹此状,无限感慨生命力量的无穷无尽。
举首仰望,茂密的枝叶遮天蔽日,苍劲的枝干直冲云霄。两棵古老的银杏树,历经800年的沧海桑田和风云变幻,它们的年轮里勾画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变迁;800年扇形叶片的滋生和飘落,片片都是记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不朽篇章。面对古老的银杏树,心生无比的敬仰之情。
银杏树是中国的古老树种。第四纪冰川之后,在中欧及北美等地的银杏树种全部灭绝,唯有中国仅仅存活下来银杏树的一属,一种。现存的银杏树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
银杏树本身就是一本“佛经”,银杏树本身就是一本“诗经”。
银杏树的叶片,尤为精美、典雅、别致,长长的叶柄上犹如悬挂着一把把张开的小小折扇。古人称银杏为“鸭脚树”或“鸭掌树”,时常以美丽的银杏叶作为传递友情的信物。北宋词人梅尧臣曾赋诗于银杏叶上寄赠于欧阳修,收到银杏叶的欧阳修感而赋诗:“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的百姓俗语由此而生。
卧佛寺一游,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浮想联翩。目睹古老树种的风韵和风采,敬畏自然之心,爱护自然之情,油然而生。
古老就有着美丽的故事,古老就有着深邃的历史,古老就有着悠久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