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中山公园里的梅园


标签:
清明节北京中山公园梅园松竹梅岁寒三友梅韵四贵文化 |
分类: 旅游观光 |
清明节在中山公园的梅园
清明时节,是北京中山公园梅花的最佳观赏期。晌午十分,我乘公交车赶赴中山公园的梅园观赏梅花。
隔远望去,偌大梅园里的游客已是熙熙攘攘,串流如梭。满园盛开的梅花铺天盖地,浩浩荡荡,宛如花海,尤为壮观。那盛开的梅花,有的绚烂如朝霞,有的洁白如瑞雪,有的碧绿如美玉,一团团、一层层、一片片,如大海的波涛,如西天的晚霞,如漫天的飞雪。
步入梅园,顿感飘飘欲仙,悠闲荡漾在花丛中,十分惬意和欢畅。微风掠过梅林,送来阵阵梅花香,温润幽雅,香气宜人,犹如身临其境于无垠的香海。
梅花,那孤高清瘦的姿色,那独领风骚的神韵,那暗香疏影的幽香,令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
“朔风吹到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
梅花,那傲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一向为人们所颂扬;梅花,那铮铮铁骨、浩然正气的性格,一向为人们所钦佩;梅花,那疏影横斜、清逸幽雅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梅花那诸多的优秀品德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爱梅、赏梅、颂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习俗。
松、竹、梅,松为木,梅为花,竹非木又非花,但三者具有一脉相承的优秀品质和风格,因此被世人称作“岁寒三友”。梅园将松、竹、梅巧妙地有机结合,给观光游客营造出一个古朴幽雅、又饱含中华文化氛围的探梅环境。
梅园位于社稷坛的西侧,园中苍松翠柏林立,径直蓝天;梅园北部的竹林密布,日移斜影;木制的精美长廊贯穿梅园的东西走向,将梅园和竹林巧妙地南北相隔。
梅园里,扭曲滕饶的紫藤老枝刚刚露出叶芽,它们的枝条一直缠绕在长廊的顶端支架上。夏日,支架上的藤条悬吊出一串串紫色的花朵,就像是悬挂着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在汽车轰鸣的闹市区,难得这样一个休闲之地,幽静、庇荫,似乎又与世无争。
梅园如此巧妙地设计构思,使松、竹、梅长相厮守,相伴相随,永远闪烁着中华古典梅文化的底蕴和光辉。
诗情画意般的梅园景致,坐落在昔日的皇家花园里,又凭添了许多历史的沧桑之感和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赋予观光赏花游客一份丰厚的梅韵诗情。
“中山杏”梅,是中山公园梅园里最早栽植的梅花之一。它以中山公园命名,已有三十年多年的树龄,树径40厘米,高6米,如今已是枝繁叶茂。开花时节,繁花似锦,花满枝头,该属梅园之王。
“中山杏”梅花开时,灿若明霞,单瓣花冠,花蕊触头斑斑点点,如若繁星,花朵轻盈温润,晶莹剔透。
“中山杏”梅的树冠庞大,浑似一把巨伞伫立园中,人在树下,如入花海,花开如云,花落如雪。傍晚,一对年少情侣坐卧在“中山杏”梅树下,嬉笑、拍照、玩耍,久久不肯离去。
另有一对情侣,我观察了许久,像是摄影爱好者,女孩儿手持相机从各角度拍摄,或跪、或坐、或卧,男孩儿情愿为之跑前跑后遮光造景。
目睹这一对对年轻恋人的甜甜蜜蜜,心中似乎生出几分羡慕和嫉妒。
咳!人生最大的美好,莫过于青春年少,有的是理想,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追求美好和幸福是人们共同的心愿,美好的事物,大家都喜欢,与代沟无关。
与“中山杏”梅比邻的是“密花江”梅,有“江南”“江梅”各一株孪生姊妹。它们具有纯正的梅香,花开之时,香飘满园,蜂蝶流连飞舞。
如果“中山杏”梅为园中之王,两江梅该是一个为后,一个为妃吧。
梅园里还设有许多梅树的奇异景观,其中,将树冠修剪成为平面镜的“扇形梅”,风格极为独特。花开之日,“扇形梅”就犹如孔雀开屏,这一道靓丽的风景,堪称中山公园梅园里的一绝。梅花盛开时,无论是京城百姓,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观光到此,一定会与“扇形梅”合影留念。这一株“扇形梅”深受广大游客的关注和青睐。
“伞形梅”是梅园里的又一奇异景观,树形与龙爪槐十分相近,犹如一把遮阳的花伞矗立在梅园里。它的枝条如同轻柔的杨柳,阿娜多姿,在微风的吹拂下,枝条如垂丝般摇摇摆摆,扭扭答答,好生可爱。精致的小梅花,星星点点,倒垂着花冠,挂满了枝条,如同倒挂金钟般风趣。如果不是在梅园,我很难相信它也会是梅花树?!
午后,天色有些许的朦胧,太阳时隐时现在云层里,天空刮起三四级风,风摇竹林哗哗作响。只见花开盛极的“中山杏”和“密花江”梅的枝条不停地摇曳,花瓣随风婆娑起舞,飘飘悠悠地散落大地,顿时花落如雨,白茫茫一地。此景此情,是欢乐?是伤感?真的是说不清。
竹摇有声,但花落无语。花开花落有时尽,花开有情,落花也该有意。
梅园里以“丰后”梅和“淡丰后”梅为多,花朵密集,花大瓣重,前者娇美艳丽,后者清丽馨香。